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六十四章刘娥的气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刘娥的气魄(2 / 2)

一梦千年话汴梁 老山活着 更新时间 2021-09-08

北宋的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节度留后、节度使,这由低到高六阶,是中高阶武将的本官官名,决定品级和俸禄。它们有正任(超高品级)和遥郡(高品级)的区别,施平这次得到的是正任官。正任的这六个官阶是武将所能达到的最高官阶。而节度与节度留后,在武将退休或者战死前,基本不授予。

所以说,施平现在做到正任团练副使这个地步,按品级划分,全国也没有多少个武将比他高了,算是个大官。但施平所在的仁宗时代,却并不按照这字面意思来做官。如果没有都巡检这个职位,团练副使也仅仅是虚衔而已,只是一个荣誉,没有具体权力和下属人员机构。他得到的广州团练副使的官位,比对后世的军衔,基本上是相当少将。

也就是说,施平现在真正的具体差遣是提举广南东路市舶司和广州都巡检使,分别是市舶司的大总管和广州当地排名第二的军事长官。而他具体担任的广州都巡检,可以比照现在华夏的某军分区的司令员,实实在在的位高权重!

等潘知州讲解完,施平这才弄明白这些道道,他都惊呆了!脑子里无数的念头转过:特么的,刘娥就不怕自己在广州任职过久,拥兵自重吗?莫非这里面有陷阱?

想到这里,施平忙起身,向张茂实稽首一礼,诚惶诚恐说道:“济叔兄,小弟当真糊涂!以为那些都是虚衔。小弟若是知道是实职。哪里敢接这份圣旨!请济叔兄带回圣旨和官凭,并转告官家和太后,伯原不敢领命,请朝廷收回成命!”

“呵呵,贤弟莫慌!”张茂实忙起身扶住施平,压低了声音,悄声道,“临行前,太后召见了愚兄。太后说,施平是个能吏,希望你能像经营仙云山庄一样,把市舶司经营好,为朝廷作贡献是你的应有之义,也算是为你的母亲赎罪吧!太后还说,你若是推三阻四,不敢接这个职位,就说明你心中有鬼!哀家都敢冒险,你怕什么怕。别让哀家看不起你!太后还说:广南之地藩汉杂居,盗匪四起,哀家是知道的。哀家也不想让先帝说哀家刻薄,故意把你扔在虎狼之地,任你自生自灭。你手中那点人马,哀家还没放在眼里。只要你施平言而有信,不觊觎中原,哀家也不怕放权给你。如果你真想谋反,那就带着这些兵马来找哀家吧!哀家接着就是。”

听完这段话,施平被刘娥的这番骚操作震得瞠目结舌。心中暗道:这刘娥果然不凡,还真是个堪比武则天的巾帼豪杰!这样的心胸和气魄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这也难怪,刘娥向来就是用人大胆,李迪,王曾都是积极反对她垂帘听政的骨干,但刘娥依然敢于重用他们。据后世《宋史》记载,宋仁宗登基之初,年龄尚小,主少国疑,刘太后临朝听政,主宰大宋朝局十余年。刘娥见识高远,首先迅速革除了宋真宗在位后期的“天书”闹剧,使得大宋朝局重归正轨。

刘娥大力选贤任能,为了防止宰相大臣任用提拔亲族,她命令大臣们把自己的亲戚子孙、内外亲族的名单都抄录入宫,贴在墙上。每逢朝廷任命官吏,刘娥都会对照墙上名单一一甄别,把朝中大员的亲族剔除在外,使得宋朝风清气正,有力阻遏了以权谋私现象。

除此之外,刘娥还虚心纳谏,广开言路,设置谏院,广泛听取天下臣民的直言不讳的意见建议,“延纳至言,罔有忌讳”。她还屡次下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水患,减轻农民赋税,并且勇于创新,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宋朝发行纸质货币“交子”,大大促进商品经济流通繁荣。

在后世,史学界对她评价极高,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司马光盛赞她“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宋史》称赞她“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为宋朝的繁荣富强作出重大贡献。在施平这个穿越者的心中,领导人是女人还是个男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要看这人的能力。说实话,他对于刘娥是否称帝根本就无所谓,谁能给老百姓带来好日子,谁就更适合当皇帝。

刘娥的直言不讳和坦坦荡荡的操作,让施平颇为感动,对这位堪比武则天的女人更是佩服不已。他抱拳说道:“微臣多谢太后宽容!请转告太后,施平绝不敢辜负太后和官家的信任,微臣承诺三年之内,市舶司的盈利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如果下官不能做到,便自请去职自我放逐,全家移居海外。”

张茂实扶住施平说道:“伯原,有你这番话,也不枉官家在太后面前为你作保了!你知道吗?你那位二弟年前算是出彩了。去年八月,党项人寇边,狄青自请去西北戎边,被朝廷任命为麟州(今神木县)防御使。啧啧啧,你这位兄弟真是不凡!他每战必身先士卒,并且,仿效北齐南陵王高长恭戴着铜面具,披头散发,手执利刃,冲锋陷阵,因面目狰狞,形象骇人,党项人视之为“天使”,吓得魂飞魄散,使宋军士气大振。短短的三个月,狄青经历大小战阵九次,身负八次战伤。在狄青的带领下,宋军收复了党项人侵占的部分失地,某来广州之前,官家已经召他回京述职,朝廷正要封赏他呢!哦,对了,你这位兄弟马上就要成亲了。”

“真的嘛!”施平又惊又喜,果然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不过没想到狄青这么快就会脱颖而出。这太意外了!没了曹玮镇守西北,现在有了更彪悍的狄青,李继迁能不能出头,再建西夏国,都是个问题了。想到这些,施平不禁大笑,得意说道,“哈哈哈……我早说过,狄青就是一个天生的帅才,只要有他在西北镇守,党项人还翻不了天。对了,这小子受伤了,严不严重?”

“放心吧!没什么大碍。”张茂实见他高兴,也笑道,”伯原,狄青只是受了一点轻伤,弓箭射的,入肉不深。对了,听说你给狄青打造的盔甲和马槊都是特制的,还给他准备了千里镜,这样的好宝贝,走时也要给愚兄准备一套啊!可不许小气。说实在的,如今党项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会望风披靡,比当年的曹大将军也不承多让……”

“咳咳”,旁边传来两声咳嗽。原来这两个人一时说的忘情,居然把潘知州给晾到了一边。两个人赶紧小心赔罪。潘元周大度的挥了挥手,两人重新坐下后,潘知州好奇的问道:“伯原,听说这狄青现在是曹家的女婿,可有此事?”

施平恭谨答道:“回知州的话,我这个兄弟狄青文武双全,的确是曹家的女婿。说来也巧,临行时,我这位结义兄弟陪着我去向舅舅辞行,不知怎地,居然被我舅舅一眼看中,当场把曹倩许配给了他。估计这段日子已经成亲了。”

潘元周捋着胡须,沉吟了一下,感慨地说道:“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是老曹有魄力啊!也难怪,文官越来越看不起武将。将门如今人才凋零,尽出一些纨绔子弟,真正能上战场的人,不多了,唉,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还是曹将军有远见啊!将门尽出些棒槌,的确需要吸收一些新鲜的血液了。否则以后只能让那些文官去领兵了。哼哼,让这些纸上谈兵,拿笔杆子的措大去打仗,大宋有多少军队才够让他们往里面填的啊?如果真变成那样,大宋危矣!”

施平和张茂实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接这个话茬。两人心道,这位爷可真敢说!要知道,从宋太宗开始,朝廷就把以文治武当成了国策,武将也被压制得厉害。潘行周出身将门,祖父是开国的元勋,想当年也被压制得厉害,心中难免会有怨气。潘元周或许是压抑得太久了,所以今天才这样公开的说出来,万一传到那些文官的耳朵里,怕是会惹上不少麻烦。

此后,潘行周长吁短叹,发泄着心中的郁闷。施平和张茂实不敢附和,只好唯唯诺诺。话不投机,潘行周也没了说话的兴趣,沉默不语,气氛有些压抑。最终,施平和张茂实起身告辞。潘知州也没有挽留,目送着两人离去的背影,他摇了摇头,一时间兴趣索然……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