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苏联英雄> 第四百四十四章 终极巨炮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四章 终极巨炮2(2 / 2)

苏联英雄 血蝠 更新时间 2021-09-22

这会在明斯克四周,两边都布置了密集的防空火力网,从中高空突防等同于“百分之五十自杀”,低空的威胁反而更小写——但一旦进入小口径高炮阵地控制区,那可就是九死一生了。也正因为这点,波尔宾选择的是曲折航线和超低空轰炸,而不采用最近的直向航线和高精度俯冲轰炸:主要威胁不是在目标四周,而是在半道。</p>

架彼共携带9枚50公斤级高爆弹,应该能够炸毁那个目标——出其不意是关键。波尔宾虽然弄不清楚元帅是怎么算出那个五公里半径的,但只要目标在那个范围之内,飞行员们一定能把它给挖出来!</p>

这会地勤人员正将最后一批高爆弹挂上炸弹挂钩,机械师们已经完成最后的起飞前测试。</p>

波尔宾身穿飞行服进入飞机,机组人员各就各位——普伦雅科夫元帅的直接命令,波尔宾这个新任的轰炸机师师长绝对要亲自上阵,而且自己的轰炸技术绝对是最好的!</p>

所有机组就位,机场打出两发绿色信号弹;加大油门,发动机发出咆哮。拉格们先起飞,架彼紧紧跟上。</p>

只在机场上空兜了一个圈,三大队的飞机到了——他们是满弹药出击,不仅仅翼下挂着4枚50公斤级集束炸弹,机腹弹仓和发动机后部弹仓都塞着100公斤杀伤弹:它们将倾尽全力压制目标区的德军防空火力。</p>

相对于高爆弹和普通杀伤弹,集束炸弹对于暴露目标的杀伤效果要大得多,用“金属风暴”来形容也不为过,只不过对硬目标基本无能为力——对付防空阵地那是最佳选择。</p>

从接到命令到第一架飞机腾空,波尔宾只用了40分钟,这已经是超高的效率——油是满的,但挂载需要的炸弹是个工作量非常巨大的工作,两个机场经验丰富、训练有素。</p>

林俊在楼顶上等到了机群已经起飞的消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集结这样一支专门的攻击机群,林俊对于科别茨和波尔宾的效率很满意。</p>

40分钟,“多拉”只在10分钟前再次开火,巨大的炮弹并没有准确击中什么大楼,而是落在了斯维斯洛奇河里,把河水、碎冰和河泥炸起几十米高,“顺带着”还彻底摧毁了一大段河堤。从47公里外炮击,能有一个大体的命中率已经很不错,德国人也不能指望“多拉”的精度能和坦克炮近距离炮击相比。</p>

林俊估算着下一发重达四吨多的巨型炮弹会在个把小时以后发射——“多拉”一天最多只能发射14发炮弹的“资料”看来是正确的。</p>

根据德国人的资料显示,“多拉”最短炮击间隔是15分钟,估计这是发射第一和第二发之间的间隔,之后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长,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常量。</p>

差不多两吨的发射药所产生的巨大热能会有很大一部分被炮膛和炮管吸收,有一个必须限定的最终界限——厚重的钢铁散热需要很长的时间,虽然现在的气温早已是冰点之下。</p>

也难怪后世的人对“多拉”褒贬不一,还贬低的居多:除了特定的场合,它的作战价值无法与其建造、使用它的代价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p>

、、、、、、</p>

5架彼-分成四个小分队,从100至150米的超低空以80公里的时速飞跃己方控制区,而拉格们在稍高的位置。超低空突防需要娴熟的技术和勇气,机群呼啸而过,引来地面己方阵地官兵的注意——在这样的高度,当自己空军的飞机从背后呼啸而过,那种感觉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相当震撼和兴奋(当然,正在打瞌睡的同志除外,他们会很恼火。)。</p>

飞行员们根本没去注意下边同志们的反映,全神贯注的驾驶已经需要他们精神高度集中,而且还有严峻的考验在等着他们——一过己方控制区,德国佬的高射炮和机枪就“热烈欢迎”。</p>

高度够低,机群是一闪而过,地面防空炮火的威胁并不是很大。波尔宾测算着角度和距离——目标区就在前面不远。</p>

“我是俯冲者,各分队按照计划散开,搜索目标。”波尔宾下达指令,四个分队按照预定计划分散,高度稍稍上升至00米。只要一发现目标,各分队长在发动攻击的同时将报告位置——其实通话器里一喊就能互相看到,五公里半径在空中只是很小的一个圈子。</p>

“一点钟方向,德国战斗机!高度1000数量八架!战斗机跟我上!”耳机里传来“雄鹰1”的呼叫:彼-们不需要分心,它们只需要最快速度的找到目标,摧毁它!(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