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歧路三部曲> 第八十六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六章(1 / 2)

歧路三部曲 混沌风暴 更新时间 2021-09-13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亦是如此。

天启元年七月,秦良玉回四川途经江西,因长江大洪峰、鄱阳湖泛滥而被迫滞留半月。期间一位儒生求见,短短一席话,馈赠一图一物,得益却委实良多。

那儒生姓宋,名应星,人称“长庚先生”,是江西奉新北乡雅溪牌坊村人。他比秦良玉小整整十三岁,万历四十三年考中举人,但此后进京会师屡战屡败,以“常败书生”自嘲之。“常败书生”虽考场不利,却对实学、格致、器物颇有研究,和秦良玉一样,都对现在朝堂上官员夸夸其谈,“知其味而忘其源”的风气甚为不满。昔日万历爷遣八路大军清剿杨应龙,朝堂上只谈胜利,却不管下层兵丁受了多少苦。宋应星有一位老乡,就是进攻播州时被五毒教的蛊虫咬成重伤,虽然侥幸未死,也成了废人。官府给了这老兵一点象征性的补偿,让他自己回老家去,这一路跋山涉水非常辛苦,到了溪牌坊村已经形销骨立。宋应星虽然自己手头不宽裕,也给了这位不少接济,接济之余,问起“蛊毒”的细节,基本上确定至少在战阵上,五毒教主要依靠密集的毒物集群来攻击。既然本质是虫豸成群,那么属性并没有改变,就算蛊师能用邪术扭曲动物的习性,让它们疯狂攻击不惧生死,但血肉之躯必然惧怕火焰灼烧,就算行动上不怕,伤害依然是免不掉的。于是长庚先生开始思考应对蛊阵的办法,答案是一种冷热结合的兵器:梨花枪。

梨花枪是宋代抗金名将李全之妻杨妙贞所创,是长矛和火器的结合型兵器。采用无缨的普通长枪,在原枪缨部位缚一喷火筒,同时点燃,用火药烧灼而杀伤敌人。药尽有可用枪头刺杀。药筒中喷出之药,如梨花飘落而得。虽然原理不复杂,但实际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药筒的大小、形状、安装方式、引发结构都很有讲究。宋应星是实干派学者,他这一款梨花枪在不增加太多重量的前提下,将喷射时间增长了近一倍,灼伤面积也扩展了不少,他自己用蜂、蚁做过试验,杀伤力十分可观。秦良玉本身就是用枪的顶尖级人物,此去四川,说不定又要和五毒教余孽对上,故将一成品、一设计图赠予她,希望能派上用场。

五毒教的蛊术变化多端,而梨花枪则是以不变应万变。任你多少毒虫来,我只管一把火喷过去,只要妖奴还是血肉之躯,就必然被烧成焦炭灰渣,无论蛊毒有多阴毒,最高的天道、自然规则,依然是不可违背的铁律。

烈焰、焚烧、净化之炎,在那些被击中的蛊阵上,可以看到深深的缺口,足以想象那妖奴的阵列是多么的密集。

相比于长庚先生最初的设计,多次改进后的梨花枪喷射药加入了一些油质的持续燃烧成分。被火焰点燃的毒虫、毒蛇、毒蝎,以及更多被蛊师*纵的可怜妖奴们,痛苦地挣扎着,焦臭味和灰渣一起扩散,而更大的怒火……已被引燃。

巫魁大怒了,她(虽然看不到脸,但秦良玉从身形和声音上猜的出是她!)难以接受万蛊噬天被普通的火焰化解的事实;安邦彦大怒了,他期待中的虐杀战局分明已经成为泡影。激怒的结果是更为疯狂的攻击,而这恰恰中了秦良玉的下怀。

战争是漫长的过程,善战者不在于一次出动多少,而在于能否形成让让敌人恼火却无可奈何的持久威胁。一旦进入相持、拉锯、消耗阶段,成本和补充速度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而在这方面,石柱、忠州联军相较罗甸王有着极大的优势。

秦良玉并不清楚五毒教蛊阵“准备”的全部过程,但从罗甸王使用这些的表现看,大型的蛊术相当昂贵,不可轻用,培养这些妖奴也需要可观的时间,而在另一方,宋应星改进的梨花枪可以大批制造,物资源源不断,工匠忙的不亦乐乎。五毒教为了挽回在罗甸王面前的名誉,甚至动用了妖奴巨蟒的“虬龙蛊”,固然取得了短暂的优势,但这已是砸锅卖铁的赔本生意。

安邦彦叛军也是如此,一旦他们进入白杆兵训练有素的阵型,就要付出两倍,甚至三倍以上的战损比。余温未消的枪尖刺入他们的身体,血在滚烫的钢铁上化为蒸汽,鲜血,越来越多的鲜血播撒在这川黔交接的土地上,兵丁和妖奴的残躯密集地堆积在一起。安邦彦疯狂地挥舞这那把巫剑,无坚不摧的玄铁刃切开盔甲,搅碎骨肉,扭曲的巫邪符文在飞溅开的鲜血之华中如此狰狞。罗甸王咆哮着,他试图用这种咆哮来让旁人相信他是真正的黔之霸主,然而实际上……他和他的军队无非技穷的黔驴。

这或许能算是奢安之乱的转折点,尽管不是唯一的一个。在此之后,五毒教绞尽脑汁变换手法攻击各路官军,投毒、暗杀、瘟疫,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确实杀了很多人,他们确实一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巫魁播种下恐怖的种子,最终收获到的是复仇,而非惧怕。

安邦彦打不过我们,那自封的罗甸王只知道用鬼蜮伎俩暗算,他是个无耻的懦夫,他怕我们!这种思想在官军中蔓延,野火般蔓延,五毒教不仅在战术上没有达到罗甸王的预期,甚至在舆论上也输到一败涂地,尤其在平叛战争深入之后,巫魁对官兵无差别的残杀,甚至引发了苗疆少见的排巫除蛊运动……

奢崇明崩了,安邦彦溃了,五毒教则是崩溃了。这种崩溃非常彻底,如果说奢、安两个叛乱头目在最后的时光里还勉强保持着合作,那么五毒教到最后几乎被所有人唾弃。官兵恨他们,因为他们杀了很多人;百姓恨他们,因为他们不仅误伤,更导致了民不聊生;甚至连昔日的雇主也认为他们是一群言过其实、胡说八道的废物。秦良玉并没有参与对水西安氏叛军老巢的最后围攻,但她通过多个渠道确认,在走投无路的最后时刻,被失败*疯了的安邦彦,用巫剑“寂”斩杀了五毒教几乎所有的高层蛊师。另一个证据则是,安位投降后的水西,巫蛊的地位大大下降了,在安邦彦掌权时期一度左右决策的存在,死的死,伤的伤,腿快的逃回村寨躲过风头,然后出来为寻常百姓行医问卜以谋生——本来嘛,这才是巫师、蛊婆千百年来应作的本职工作。

……在长久的鏖战之后,西南诸省在崇祯三年恢复了勉强的平静,青山尚在,绿水还流,唯有人间已经满目苍痍。

秦良玉的征战没有停止,在奢安之乱平定的同年,皇太极率后金军大举入寇,永平四城失守,畿辅震动,崇祯皇帝诏天下勤王,各方将领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独秦良玉慷慨誓众,率翼明捐资济饷、裹粮率师,昼夜兼程,再次驰援京师。

临走之前,她再次核实了有关五毒教崩溃的消息,庞大的巫邪势力确实已经烟消云散。唯一的问题在于,巫魁本人和安邦彦的那把玄铁剑,并不在斩杀和缴获的名单上,换句话说,他们依然下落不明……

秦良玉尝试思考这些,她试图探寻这背后隐藏着的真相,然而再次北上之后漫长的战乱,最终吞没了这些,她这一生所经历的最血腥的一段岁月,在明帝国的挽歌间慢慢展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