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我从大秦朝来> 第0807章:三监之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07章:三监之乱(2 / 2)

我从大秦朝来 菠萝炒土豆 更新时间 2021-11-07

管国灭亡后,不少管氏后代远走他乡,其中管仲一脉来到富庶的齐国,但由于管仲非比寻常的身份,所以才能在齐国做官,并开启波澜壮阔的一生!</p>

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征讨叛乱的南中。在这场战役中,他采纳了马谡的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建议,打出了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战例。</p>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最艰难的一次战斗就是第七次生擒孟获,在这场战斗中他遇到了藤甲军。</p>

那么,这支藤甲军为何那么难以对付,诸葛亮在消灭他们后,为何没有再组建这样一支军队为己所用呢?</p>

孟获在被诸葛亮六擒之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请求外援的帮助。他请的援军是乌戈国的国主兀突骨率领的藤甲军。孟获之所以如此看重这支军队,想要依靠他们扳回颜面,打败诸葛亮,是因为这支藤甲军有着过人之处。</p>

这支藤甲军穿着的藤甲非同一般,制作藤甲的藤要经过特殊处理。</p>

这些藤生长在山涧之中,采摘后浸泡在油中,半年后取出晒干,然后再重新浸泡。</p>

在经过十几次后,经过处理的藤用来制作藤甲。</p>

这种藤甲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都不能入。此次兀突骨率领倾国三万藤甲军前来,让没有思想准备的诸葛亮措手不及。</p>

在双方的交战中,蜀军由于不知道藤甲军的虚实,吃了败仗。诸葛亮在得知双方交战的情况后,在盘蛇谷布下了埋伏。他命令魏延去和藤甲军作战,让他诈败引藤甲军上钩。魏延在连续打了十五次败仗,丢了七个营寨,让兀突骨和孟获放松了警惕。</p>

最终兀突骨和他的部下被引入了盘蛇谷。这条山谷两侧危峭石壁,并无树木,放松警惕的兀突骨认为不会有埋伏,就进入谷中。</p>

谁知道在这里,他的前后道路都被诸葛亮堵塞。再加上地下预先埋设了铁炮,兀突骨和他的部下都被烧死在谷中。</p>

经此一战,被擒的孟获终于向诸葛亮投降,说出了“南人不复反矣”的诺言。</p>

我们看诸葛亮与藤甲军的交锋,就可以看出藤甲军的厉害之处。诸葛亮和他的部下,在与藤甲军交战中,始终不占上风。只是因为诸葛亮在经过观察思考后,从藤甲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的特点,用火攻才消灭了藤甲军。为此,诸葛亮还流下了痛惜的眼泪,无可奈何地说,虽然自己给乌戈国带来了灭族灾难,可是不这样就无法消灭藤甲军。</p>

不过,在平定南中之后,诸葛亮就开始集中军力、物力北伐曹魏。他动员了所有的力量,五次北伐曹魏。</p>

可是在这些北伐中,我们都没有看到过藤甲军的身影。</p>

按理说藤甲军的威力明显,诸葛亮应该组建一支这样的军队用于北伐。那么,诸葛亮为何没有组建藤甲军呢?</p>

首先,藤甲的威力有限,只适合在南中作战。</p>

藤甲军的主要战斗力是依靠他们的藤甲,但是这种藤甲只是在南方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产物。</p>

它的出现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就地取材,二是制作工艺简单,三是适应当地环境。</p>

当时乌戈国制作藤甲作为自己的盔甲,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制作先进的金属甲胄的原料和工艺。</p>

在这个方面,中原由于科技水平领先,制作的军事装备要凌驾于少数民族之上。</p>

汉朝的陈汤曾经说过,由于武器装备的差距,一个汉兵能够打败五个胡兵。乌戈国当时与蜀汉的科技水平差距也差不多如此。</p>

因此,乌戈国才会因陋就简地采取山藤作为制作甲胄的原材料。因为这种山藤来自大自然,无需进行锻造。再加上采取用油浸泡的方法,消除了干燥后发脆易折的缺点。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藤甲适合南方的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在作战中能够最大避免火攻的困扰。</p>

不过,这种藤甲一旦离开了南方的作战环境,就会寸步难行。我们知道,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就要发动北伐。</p>

北伐的战场主要是在关陇一带,这一带气候干燥少雨,与南中的自然环境迥然不同。</p>

适合在南中作战的藤甲,在干燥的环境下,很难保持原有的特性。与其采取华而不实的藤甲,诸葛亮还不如用技术先进的金属甲胄来装备自己的部下。</p>

其次,蜀军并非不能在正面交锋中取胜。在与藤甲军的交锋中,看似诸葛亮的部下吃了亏。</p>

其实从实际情况来看,蜀军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在第一次与藤甲军遭遇的时候,不知道藤甲特性的蜀军吃了败仗。</p>

战斗中蜀军只不过是因为措手不及被打退了而已,再从战斗后期蜀军回到战场观察藤甲军虚实的情况看,藤甲军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小的遭遇战。</p>

在诸葛亮布置埋伏的时候,他安排魏延诈败诱敌,魏延的表现是怏怏而去。</p>

这说明魏延并不惧怕藤甲军,他对诸葛亮的安排是有意见的。</p>

不过诸葛亮这样安排也有他不得已的地方,那就是诸葛亮需要的不是一场击溃战,而是一场歼灭战。</p>

孟获最后的依靠就是藤甲军,不消灭藤甲军,孟获就不会投降,战争也就将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这个结果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诸葛亮知道了藤甲军怕火的缺陷,但是如果在正常交战中,用火攻击退了藤甲军,也对战役的结果不起多大作用。如果不采取火攻的话,蜀军虽然能够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击败藤甲军,自己又会付出相当的代价。</p>

因此,诸葛亮才会煞费苦心地将藤甲军引入盘蛇谷,用火攻一举全歼。</p>

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藤甲军的实际战斗力比不上蜀军。</p>

我们知道,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的两路军队都遭到了失败。</p>

诸葛亮总结经验,认为主要原因是蜀军的战斗力与魏军存在差距。</p>

试想一下,比藤甲军战斗力强的蜀军尚且如此,诸葛亮何必多此一举组建藤甲军去北伐呢?</p>

第三,诸葛亮不是没有组建南中的军队。其实,诸葛亮没有组建藤甲军,并不是代表他没有组建南中的军队加入蜀军。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将南中建设为蜀汉的后方基地。他将南中出土的各种物资调入蜀中,大大增强了蜀汉的国力。在史书中记载,说南中“军资所出,国以富强”。</p>

诸葛亮不但利用南中的物力,来增强蜀汉的实力。他更重视南中的人力,来充实蜀军的实力。</p>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征募了当地最强壮的男子编入了蜀军,并且将他们和他们的家属一万多户迁入了蜀中。</p>

这支由南中征募的人员组成的军队,就是蜀军中赫赫有名的“无当飞军”,而担任他们的统帅中就有著名的战将王平!</p>

诸葛亮在征讨南中时,遇到了藤甲军,这支军队给他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在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并没有重建这支战斗力强,具有自己独特优点的军队,来充实加强蜀军,这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主要与藤甲的质量和特点有关。</p>

藤甲是适应当地多雨潮湿环境,当地百姓科技水平落后的产物,它就地取材,制作工艺简单且轻便耐用。当时如果把它放在北伐作战的关陇地区,就难以发挥作用。</p>

再加上诸葛亮征募南中精壮男子组成了无当飞军,自然会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他们。这样,藤甲军就从蜀军中淘汰了,诸葛亮也自然不会去组建他们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