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出道入释> 第二十章 草原悟道 将来打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草原悟道 将来打算(2 / 2)

出道入释 大荒真人 更新时间 2021-09-12

综上所述,老熊虽然皈依我佛,但并非皈依从前及现在的佛教,而是直接皈依佛祖,所以他现在也没有正式出家;老熊虽然发了菩提心,认可菩提心的功用和自己发菩提心的必要性,但是对菩提心的定义以及具体修法有自己的看法。只不过,大道易知,小术难求,他既然怀疑现成的方法,就暂时找不到能用的方法,所以,最近修持菩提心停滞乃至倒退。

不过,这次毕业旅行,看到大草原上天高地阔的景象,他的精神进行了一次洗礼。之后,22日自己走到草原上体会那种天地在我心中的感觉后,更是有所领悟。

23日这天清晨,他早早起来,奔走了几十公里爬到那里最高的一座山上看日出。这里视野异常开阔,四面一眼望去直到天边都是碧绿的草原,十分美丽。而且因为没有工厂和旅游景点之类,景色更原汁原味,灵气也比较浓郁。他站在山顶上,陶醉于自然美景中,渐渐进入自己修炼以来最大范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只感觉自己与周围半径一百公里的天地共同呼吸,这片地方的色声香味触法皆在识海里了了分明。

当一轮红日升起照彻天际那一刻,他的心神正好由于处在天人合一境界中。所以采到了他修炼以来的最大范围内的日出时的阴阳交汇之际的第一抹紫气。一瞬间,元神似乎吃了一个大补丸,瞬间抛开其他五感,彻底展开,追随阳光,学习太阳大放光明的意境直欲照彻天宇。而事实上,他的元神也笼罩了半径一千多里的天空。

草原上早晨的天空万里无云,而老熊这次元神全力展开,而下方五感的天人合一境界也未失去,而且随着他的感悟在慢慢扩大范围。这种全方位及六感齐用的感受与单纯的元神查探感知不同,因为那样相当于只用了第六感。

而现在,老熊还有了其他五感的感性知觉。人们对真善美的感性体验往往更加能触动心灵、触动灵魂或者识海深处。所以,老熊在现在的状态下,对于天高地迥,对于太阳放出无量光,对于天空的虚无包容、涵化能力有了更直接更加触动灵魂的感受。他从中也大受启发。这一刻,他理解了孔子讲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作焉,天何言哉!”的感受,天虽无言,却无时无刻不启发着人类至高的大道。他理解了当古代圣贤也这样感受天地甚至范围更大千倍万倍时,的确会用这种天地的无私、广阔、包容万有、负载万物的境界要求自己,改造自己。

他还想到天地不仁,同时也不“不仁”,对什么都包容、平等对待,这不正是佛法要求的空性吗?不仁同时也是更高程度的大慈大悲。所以,真正的菩提心和空性见应该如这天地一样,虚空、包容、平等,而且只做自己,载育万物他没有功劳,产生灾害毁灭万物他也没有罪过。所以,所谓普度众生的“菩提心”其实仍要拿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样,佛法目的是止息纷争,但这样去做反而会激起更大的纷争。他想,所谓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法比如普贤菩萨那种“愿十方世界皆成佛刹”的狂热信念利于佛门的推广,但却不是佛祖的本意。而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如同南北朝隋唐是那样,儒释道三教激烈斗争,凡是过于极端的都难以长存不衰,所以,佛教中国化理所当然要做修正。而且,他之前抗拒菩提心的一点就是菩提心要求佛教积极入世,但老熊认为佛教还是出世的好。并且既然菩提心与空性见是一体的,那么提倡菩提心不如提倡空性见。按菩提心那种做法,虽然标榜利他、普度众生,其实也是侵犯别人的自由。所以,老熊决定,今后就以这种心境做人做事,可以不必理会关于修习菩提心的自虐性、扩张性极强的法门。直接由大道指引,本立则道生,由大道演化成术远比由术追寻道更高明,只是,一般人难以做到而已。

同时,太阳初升时的瞬间时豪光万千,照彻天地的意境也让他对佛性如同牟尼宝珠照彻识海也多有感悟。

老熊就这样静静思索着,感悟着,他的头脑中观念迅速转变,境界飞快提升。而因为他天人合一,与天地融为一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于是,天地灵气如同洪流一般涌进老熊身体。如果平时,老熊身体肯定承受不了,但现在,老熊在感悟中,身体完全放空,没有意念干扰,身真元高速运转,如同漩涡一样吞噬天地灵气。而且,葫芦也全力发动,大力吸收老熊的真元同时吸收太阳光飞速转化为可供老熊元神和真元吸收的灵力,被老熊转化后,葫芦抽取大部分,如此循环,老熊的境界、元神及真元固然大为增长,葫芦庄园中365株葫芦苗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慢慢生长。

感悟分析完菩提心和空性见后,老熊又感悟到三教其他根本义理。虽然三教合一的调子唱了上千年,但要真正合一谈何容易?尤其真正用来实证修行时。想着想着,老熊激起了《西游记》中那首诗:“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向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身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心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师。”尤其是“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这句最让老熊神往。这句比“从心所欲不逾矩”更加具体形象。联想到《西游记》中作者对佛道二教的态度,在其笔下,道祖太上老君屡屡失算,而且比较小气,而许多道士皆是妖怪所化;佛祖带头索要“人事”(即唐僧取经时要收贿赂),纵容门人,佛门败类也有很多。只要菩提祖师神龙见首不见尾,高蹈世外。不管是否真有菩提老祖其人,但这个人物所作所为及道法完美融合了三教教义,而且又具隐士风范,不染尘俗,但看不下去尘俗的无烟瘴气时,教出一个徒弟孙悟空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将四两拨千斤用到了极致。菩提老祖无疑是作者吴承恩的真正的信仰,老熊决定自己从此也皈依菩提老祖,也相当于皈依代表三教合一的自己的本心。不过,鉴于菩提老祖未必存在,自己也还没有达到开宗立派的境界,老熊决定明面上在识海中设三教祖师偶像,三教都皈依。相比,以他们三人的境界和心胸,也不会怪老熊的。何况,如今的寺庙中也有孔子殿,孔门信徒则出道入释的比比皆是。

老熊就这样站了几个小时,直到天际一架飞机飞过,才惊醒了老熊。虽然难得的机缘被打断,老熊倒也没什么不满,总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吧。

而有了这样巨大的收获,其他的活动相比之下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老熊过后除了对同学们喝酒、话别的情景有记忆外,都没什么印象。

而这次顿悟,也决定了老熊今后的修行之路和毕业去向。他决定自主创业,而具体做法是依靠葫芦庄园,种田种到沙漠、戈壁里去。这种选择可以融汇三教,选择沙漠符合道家的不争无为,符合老熊的出世理想;而且改造沙漠,也是造福苍生的大事,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济民的主张和大乘佛法的菩提心也不违背。而且相比诸佛、菩萨的大愿,一般修行者如同玄奘和鉴真一样一生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了不起。所以,老熊决定将改造沙漠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自己成佛成道的福德来做。到现在,老熊终于可以发下一个较为具体的誓愿了:“愿地球不再有沙漠,而人间多一片净土。”老熊敢发这个誓愿是因为他有龙魂,有葫芦庄园做依仗。

有了决定,又有这次感悟的收获,接下来的旅行和24日的归途,老熊无比坦然和轻松。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