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四九六章 清军的些许变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九六章 清军的些许变化(2 / 2)

张晨枫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动向,他应该提醒林啸,对此一定要有相应的准备,至少应该加快“中正式”步枪的制造速度。

万一鞑子不惜血本,从某种渠道获得了西方的燧发枪技术,将大大增加部队的伤亡——对于二线部队,燧发枪还是有些威胁的……

……

“离山阳还有三十多里,”

施琅到后,张晨枫立即建议道,“全军今晚在安东留宿,明日再战,如何?”

他估摸着,明天午后抵达山阳,天黑之前,施琅的舰队,就可以驶进洪泽湖了。

施琅自然同意。

在他看来,大军晓行夜宿,天经地义。

他的手下和那数千民工,一整天来始终在乘船机动的过程之中。

乘船行军固然省力,但是长期不活动身子,难免血脉不和,肌肉僵硬,在安东上岸适当运动一下,有益于下一步的行军。

再者,那两条被毁的战船,损失到底有多大,也需要详细了解,并及时处置阵亡将士的遗体。

更重要的是,他俩还要协商一下,分兵驻守下游各地……

派兵前往黄河南岸各城镇,主要的任务是剿匪抚民,以及组织民工建立一些后勤兵站,并无大仗可打。

而按计划,驻守这些地方,主要是他施琅的职责。

这个张团长,已经分兵据守北岸据点了,他的大军还要回师南下,去攻打扬州的鞑子主力,是以,每个城镇,他最多派出十来个人联合驻防。

可是,施琅的内心,有着幸福的烦恼——手头的兵力,实在有些捉襟见肘了。

施琅很清楚,此番北征,琴川侯带着他们光复的这块地盘,比自家王爷所在的大员还要大许多。

这片产盐区不仅很大,还牵涉到周边数省的民生,对敌我双方来说,几乎都是命根子。

如此一来,鞑子岂肯善罢甘休?

稍有松懈,近在咫尺的洪承畴,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反扑。

是以,自己的舰队,主要职责是游弋于洪泽湖口,严防来自凤阳府,以及黄河上游的威胁。

这样,他的每条战船上,除水手外,至少配置二十名士卒,粗算下来,六十余条战船至少需要一千二百人。

但是,他的麾下本有三千余人,可陈六御分兵后,即便加上各船的水手,也只剩两千多人了。

而他的五百铁人军,是不能分散的,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留守在山阳城内,作为防御纵深的总预备队。

如此算来,自己能分出的兵力就极少了——每个城镇,充其量只能派驻十人……

“能否只驻守几个重点城镇,以纵深防御为主?”

听了施琅倒出的苦水,张晨枫沉吟着提出了建议,“我的人都是骑兵,一旦有事,驰援的速度是很快的……”

张晨枫自忖,自己的兵力也不宽裕。

蛤蜊港和黄河入海口已经留置了一个连,安东和清河县城又要各派一个连,这样,他的手头就剩两个主力营了。

即便加上侦察连、机炮连和辎重连,以及林啸加强给他的一个总部机炮连,总共也才两千余人了。

但是,他此后的任务,却要比施琅重得多。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手机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