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战国之大秦质子> 惠文篇二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惠文篇二十(2 / 2)

副将公孙衍之所以会选择左徒景明部,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其一,虽然从表面上看左徒景明率领的楚军比将军屈丐麾下的楚军多,但是屈丐所部如今正依托丹阳城坚固的城防进行固守,而左徒景明所部只能依靠着自己所修筑的营寨进行防御。

考虑到攻城战双方有可能出现的战损情况,其实选择先打左徒景明所部才是更为理智的。

其二,虽然屈丐所部初战败于秦军之手,但是那只不过是楚军对于秦军战力的一个试探罢了,其士气确实略有影响但却没有达到涣散的地步。

反观左徒景明所率领的十五万大军,经过了三日的高强度行军已然是疲惫不堪,又被秦军骑兵主将司马错聚集全部兵力来了一个突袭。

连番受挫之下,这支大军的士气已然是达到了一个低点,这也就是那些楚军将领建议左徒景明就地修筑营寨、防御秦军的原因。

此刻若是能够出动大军再对这支远来援军展开突袭的话,那么势必造成其士气的彻底崩溃。

其三,楚军屈丐所部所驻扎的丹阳城乃是战略要地,其势必不会轻易放弃;就算秦军攻打左徒景明所部,丹阳城中也不可能派出全部的兵力前去增援。

反之秦军若是攻打丹阳坚城,原本准备依托营寨的楚军左徒景明所部必然倾巢出动,秦军极有可能遭遇两面夹击。

综合以上这三点之后,副将公孙衍指着自己刚刚插上了那柄长剑,坚定说道:“启禀将军,公孙衍以为此时此刻,我军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击溃左徒景明所部。之后就算调转头来重围丹阳城,也不会对于战局产生多大的影响。”

听完了公孙衍的这一番分析之后,大良造孙伯灵看着自己面前的那柄长剑,缓缓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意见。

“说说你具体想怎么打?”

听到身旁的大良造孙伯灵问出这一番话语,公孙衍的脸上一抹兴奋之色一闪而逝。

很显然身为秦军主将的大良造孙伯灵已然同意了他的计划,现在就看他如何去打这样一场战争了。

在副将公孙衍的计划之中,整个二十一万的联军士卒将会被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由三万魏军和三万韩军所组成的打援部队,他们这支部队的职责就是防止丹阳城方向的楚军向左徒景明所部派出援军。

第二个部分,由三万秦军骑兵组成,他们将会被作为整个攻势的矛头,以无可匹敌的姿态凿穿左徒景明所部的防御。

第三个部分,由剩下的十二万秦军所组成,他们的任务便是在骑兵凿穿左徒景明的防线之后迅速跟进,争取彻底歼灭这支来援的楚国大军并将战场的主动权完全控制在秦军手中。

听完了副将公孙衍这一系列的规划之后,站在一旁的大良造孙伯灵先是点了点头,然后缓缓摇了摇头。

最后,大良造孙伯灵面色平静地向着副将公孙衍抛出了一个问题,“若是丹阳城中的楚军孤注一掷,决心以全军之力增援左徒景明所部,你认为区区六万韩魏联军挡得住这近十万楚军吗?”

听到大良造孙伯灵问出这句话,副将公孙衍一时陷入了沉默。

他想要说按照常理丹阳城如此重要,楚军主将屈丐是绝无可能全军而动的,但是这句话却是怎么也没有说出口。

因为副将公孙衍心中清楚,战场之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常理,或者说是每一场战争都有可能是一次对于常理的颠覆。

要不然古往今来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又是怎么能够被书写到一册册兵书之上的呢?

想到这里,副将公孙衍并没有想要掩饰自己的错漏之处,反倒是十分真诚地接受并作出了弥补。

经过了副将公孙衍的调整之后,除了作矛头的三万秦军骑兵没有改变之外,剩下两部分的兵力配比都有了巨大的调整。

首先在打援部队方面,公孙衍将原本的三万魏军换下,以五万秦军加上三万韩军作为防止楚军孤注一掷的强大阻击力量。

至于替换下来的三万魏军则和剩下的七万秦军一道,担负起了全歼左徒景明十余万人的重任。

……

就在秦军大帐之中的孙伯灵和公孙衍在商议着不久之后的大战细节之时,丹阳城中身为楚军主将的屈丐也在与麾下将校进行着商议。

“本将决定孤注一掷、增援左徒景明所部,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