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明朝那些事儿> 1481-149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81-1490(1 / 2)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更新时间 2021-10-03

 [1481]</p>

他非常清楚,东林党这帮人不但手握重权,且都是读书人,其实手握重权并不可怕,书呆子才可怕。</p>

自古以来,读书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文人,另一种叫书生。文人是“文人相轻”,具体特点为比较无耻外加自卑。你好,他偏说坏;你行,他偏说不行;胆子还小,平时骂骂咧咧,遇上动真格的,又把头缩回去,实在是相当之扯淡。</p>

而书生的主要特点,是“书生意气”,表现为二杆子加一根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认死理,平时不惹事,事来了不怕死。关键时刻敢于玩命,文弱书生变身钢铁战士,不用找电话亭,不用换衣服,眨眼就行。</p>

当年的读书人,还算比较靠谱,所以在东林党里,这两种人都有,后者占绝大多数,形象代言人就是杨涟,咬住就不撒手,相当头疼。</p>

这种死脑筋,敢于乱来的人,对于见机行事、欺软怕硬的无赖魏忠贤而言,实在是天然的克星。</p>

所以魏忠贤死乞白赖地要巴结东林党,他实在是不想得罪这帮人。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混碗饭吃嘛,我又不想当皇帝,最多也就是个成功太监,你们之前跟王安合作愉快,现在我来了,不过是换个人,有啥不同的。</p>

对于魏忠贤的善意表示,东林党的反应是这样的:上门的礼物,全部退回去,上门拜访的,赶走。</p>

最不给面子的,是**星。</p>

在东林党人中,魏忠贤最喜欢**星,因为**星和他是老乡,容易上道,所以他多次拜见,还人前人后,逢人便夸赵老乡如何如何好。</p>

可是赵老乡非但不领情,拒不见面。有一次,还当着很多人的面,针对魏老乡的举动,说了这样一句话:宜各努力为善。</p>

联系前后关系,这句话的隐含意思是,各自干好各自的事就行了,别动歪心思,没事少烦我。</p>

魏忠贤就不明白了,王安你们都能合作,为什么不肯跟我合作呢?</p>

其实东林党之所以不肯和魏忠贤合作,不是因为魏忠贤是文盲,不是因为他是无赖,只是因为,他不是王安。</p>

没有办法,书生都是认死理的。虽然从本质和生理结构上讲,王安和魏忠贤实在没啥区别,都是太监,都是司礼监,都管公文,但东林党一向是做熟不如做生,对人不对事,像魏忠贤这种无赖出身,行为卑劣的社会垃圾,他们是极其鄙视的。</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8]</p>

应该说,这种思想是值得尊重的,值得敬佩的,却是绝对错误的。</p>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政治的最高技巧,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妥协。</p>

魏忠贤愤怒了,他的愤怒是有道理的,不仅是因为东林党拒绝合作,更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被鄙视了。</p>

这个世上的人分很多类,魏忠贤属于江湖类,这种人从小混社会,狐朋狗友一大串,老婆可以不要,女儿可以不要,只有面子,是不能不要的。东林党的蔑视,给他那污浊不堪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他痛定思痛,幡然悔悟,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p>

既然不给脸,那就撕破脸吧!</p>

但魏公公很快就发现,要想撕破脸,一点也不容易。</p>

因为他是文盲。</p>

解决魏朝、王安,只要手够狠,心够黑就行,但东林党不同,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至少也是个进士,擅长朝廷斗争,这恰好是魏公公的弱项。</p>

在朝廷里干仗,动刀动枪是不行的,一般都是骂人打笔仗,技术含量相当之高,多用典故成语,保证把你祖宗骂绝也没一脏字,对于字都不识的魏公公而言,要他干这活,实在有点勉为其难。</p>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斗争,不至于被人骂死还哈哈笑,魏公公决定找几个助手,俗称走狗。</p>

最早加入,也最重要的两个走狗,分别是顾秉谦与魏广微。</p>

顾秉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坏人。</p>

此人翰林出身,学识过人,无耻也过人,无耻到魏忠贤没找他,他就自己上门去了。</p>

当时他的职务是礼部尚书,都七十一了,按说干几年就该退休,但这孙子偏偏人老心不老,想更进一步,大臣又瞧不上他,索性投了太监。</p>

改变门庭倒也无所谓,这人最无耻的地方在于,他干过这样一件事:</p>

有一次为了升官,顾秉谦先生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说了这样一段话:</p>

“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让我的儿子给您做孙子吧!”</p>

顾秉谦,嘉靖二十九年(1550)生,魏忠贤,隆庆二年(1568)出生。顾秉谦比魏忠贤大十八岁。</p>

无耻,无语。</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8]</p>

魏广微,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可好可坏的人。</p>

魏广微的父亲,叫做魏允贞,魏允贞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做**星。</p>

万历年间,魏允贞曾当过侍郎。他和**星的关系很好,两人曾有八拜之交,用今天话说,是拜过把子的把兄弟。</p>

魏广微的仕途比较顺利,考中翰林,然后步步高升,天启年间,就当上了礼部侍郎。</p>

按说这个速度不算慢,可魏先生是个十分有上进心的人,为了实现跨越性发展,他找到了魏忠贤。</p>

魏公公自然求之不得,仅过两年,就给他提级别,从副部长升到部长,并让他进入内阁,当上了大学士。</p>

值得表扬的是,魏广微同志有了新朋友,也不忘老朋友。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去拜会父亲当年的老战友**星。</p>

但**星没有见他,让他滚蛋的同时,送给了他四个字:</p>

“见泉无子!”</p>

魏广微之父魏允贞,字见泉。</p>

这是一句相当狠毒的话,你说我爹没有儿子,那我算啥?</p>

魏广微十分气愤。</p>

气愤归气愤,他还是第二次上门,要求见**星。</p>

**星还是没见他。</p>

接下来,魏广微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又去了。</p>

魏先生不愧为名门之后,涵养很好,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卖命,也就三次,魏广微不要赵大人卖命,吃顿饭聊聊天就好。</p>

但**星还是拒而不见。</p>

面对着紧闭的大门,魏广微怒不可遏,立誓,与**星势不两立。</p>

魏广微之所以愤怒,见不见面倒是其次,关键在于**星坏了规矩。</p>

当时的**星,是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魏广微却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虽说两人都是部长,但魏广微是内阁成员,相当于副总理,按规矩,赵部长还得叫他领导。</p>

但魏大学士不计较,亲自登门,还三次,您都不见,实在有点太不像话。</p>

就这样,这个可好可坏的人,在**星的无私帮助下,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坏人。</p>

除了这两人外,魏忠贤的党羽还有很多,如冯铨、施凤来、崔呈秀、许显纯等等,后人统称为: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光这四拨人加起来,就已有三十个。</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84]</p>

这还是小儿科,魏公公的手下,还有二十孩儿、四十猴孙、五百义孙,作为一个太监,如此多子多孙,实在是有福气。</p>

我曾打算帮这帮太监子孙亮亮相,搞个简介,起码列个名,但看到“五百义孙”之类的字眼时,顿时失去了勇气。</p>

其实东林党在拉山头、搞团体等方面,也很有水平。可和魏公公比起来,那就差得多了。</p>

因为东林党的入伙标准较高,且渠道有限:要么是同乡(乡党),同事(同科进士),要么是座主(师生关系),除个别有特长者外(如汪文言),必须是高级知识分子(进士或翰林),还要身家清白,没有案底(贪污受贿)。</p>

而魏公公就开放得多了,他本来就是无赖、文盲,还兼职人贩子(卖掉女儿),要找个比他素质还低的人,那是比较难的。</p>

所以他收人的时候,非常注意团结。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富贵不思来由,阿猫阿狗无所谓,能干活就行,他手下这帮人也还相当知趣,纷纷用“虎”、“彪”、“狗”、“猴”自居,甭管是何禽兽,反正不是人类。</p>

这帮妖魔鬼怪构成很复杂,有太监、特务、六部官员、地方官、武将,涉及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百花齐放。</p>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纯度极高的人渣。</p>

比如前面提到的四位仁兄,即很有代表性:</p>

崔呈秀,原本是一贪污犯,收了人家的钱,被检举丢了官,才投奔魏公公。</p>

施凤来,混迹朝廷十余年,毫无工作能力,唯一的长处是替人写碑文。</p>

许显纯,武进士出身,锦衣卫首领,残忍至极,喜欢刑讯逼供,并有独特习惯:杀死犯人后,将其喉骨挑出,作为凭证,或作纪念。</p>

但相对而言,以上三位还不够份,要论王八蛋程度,还是冯铨先生技高一筹。</p>

这位仁兄全靠贪污起家,并主动承担陷害杨涟、左光斗等人的任务,唯恐坏事干得不够多,更让人称奇的是,后来这人还主动投降了清朝,成为了不知名的汉奸。</p>

短短一生之中,竟能集贪官、阉党、汉奸于一体,如此无廉耻,如此无人格,说他是禽兽,那真是侮辱了禽兽。</p>

综上所述,魏忠贤手下这帮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这样一个特点:</p>

什么都干,就是不干好事,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脸。</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85]</p>

其实阉党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是三党的成员,在彻底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躯体,加入这个温馨的集体,成为毫无廉耻的禽兽之前,他们曾经也是人。</p>

多年以前,当他们刚踏入朝廷的时候,都曾品行端正满怀理想,立志以身许国,匡扶天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谨言慎行,并最终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伟人。</p>

但他们终究倒下了,在残酷的斗争、仕途的磨砺、党争的失败面前,他们失去了最后的勇气和尊严,并最终屈服,屈服于触手可及的钱财、权位和利益。</p>

魏忠贤明白,坚持理想的东林党,是绝不可能跟他合作的,要想继续好吃好喝混下去,就必须解决这些人,现在,他准备摊牌了。</p>

但想挑事,总得有个由头,东林党这帮人都是道德先生,也不怎么收黑钱,想找茬整顿他们,是有相当难度的。</p>

考虑再三之后,魏忠贤找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突破口——汪文言。</p>

作为东林党的智囊,汪文言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左推右挡来回忽悠,拥立了皇帝,搞垮了三党,人送外号“天下第一布衣”。</p>

但在魏忠贤看来,这位布衣有个弱点:他没有功名,不能做官,只能算是地下党。对这个人下手,即不会太显眼,又能打垮东林党的支柱,实在是一举两得。</p>

所以在王安死后,魏忠贤当即指使顺天府府丞绍辅忠,弹劾汪文言。</p>

要整汪文言,是比较容易的。这人本就是个老油条,除东林党外,跟三党也很熟。后来三党垮了,他跟阉党中的许多人关系也很铁,经常来回倒腾事儿,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底子实在太不干净。</p>

更重要的是,他的老东家王安倒了,靠山没了,自然好收拾。</p>

事实恰如所料,汪文言一弹就倒,监生的头衔没收,还被命令马上收拾包裹滚蛋。</p>

汪文言相当听话,也不闹,乖乖地走人了,可他还没走多远,京城里又来了人,从半道上把他请了回去——坐牢。</p>

赶走汪文言,是不够的,魏忠贤希望,能把这个神通广大又神秘莫测的人一棍子打死,于是他指使御史弹了汪先生第二下,把他直接弹进了牢房里。</p>

魏忠贤终于满意了,行动进行极其顺利,汪文言已成为阶下囚,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下面…</p>

下面没有了。</p>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86]</p>

因为不久之后,汪文言就出狱了。</p>

此时的魏忠贤是东厂提督太监、掌控司礼监、党羽遍布天下,而汪先生是个没有功名,没有身份,失去靠山的犯人。并且魏公公很不喜欢汪文言,很想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这看上去,似乎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毕竟连汪文言的后台王安,都死在了魏忠贤的手中。</p>

无论如何,他都不应该、不可能出狱。</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