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从古装悬疑剧开始> 第411章 石灰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1章 石灰吟(2 / 2)

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开始全权负责筹划京师的防御。</p>

但还有一个麻烦事,就是此时皇帝还在对方手里。朱祁镇本人无足轻重,但皇帝的这个名分却重如泰山。</p>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再立一个皇帝。</p>

立谁呢?只能是朱祁钰,问题是朱祁钰自己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可国家危急时刻,怎能由着你不接?</p>

然后朱祁镇就成了一个过期皇帝。</p>

接着于谦正式开始他的防卫计划了。</p>

“自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p>

……</p>

后来大臣们又建议一把火烧掉储存在通州的粮食,因为敌人的骑兵已经近在咫尺,通州距离京师又有一段距离,此时组织民夫运粮风险极大,粮食落在敌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p>

好好的粮食竟然要烧掉,尤其是京城马上就要面对长期被围困的这种可能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p>

“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p>

接下来就是清除内部乱党,将大太监王振千刀万剐。</p>

也先兵临城下,所有人都建议坚壁清野,坚守不出。</p>

也先的军队战斗力很强,明军战斗力弱,士气也弱,此时坚壁清野,等敌人疲敝,再寻机将其驱逐,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老成持重的建议。</p>

读者也知道大明确实应该如此,虽然这样会令人有些不爽,但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p>

这时又是一个人坚决反对,这个人还是于谦。</p>

“也先率大军前来,气焰已经十分嚣张,如果坚守不出,只会长他们的气焰,我大明开国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纵横天下,横扫暴元,我辈岂惧小小瓦剌!”</p>

于谦环顾周围众人,停顿了一下,厉声下达了他的又一道命令:</p>

“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p>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p>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p>

“安定门,陶瑾!”</p>

“东直门,刘安!”</p>

……</p>

一道道命令从于谦口中发出,一座座城门被安排了责任人,这时还剩下最后一道门——北门!</p>

北门要直面也先大军,也必将是战斗最为激烈之处,这显然不是一个好位置。</p>

“德胜门,于谦!”</p>

紧接着于谦马上又颁布了一个让所有大臣闻所未闻的军令:</p>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p>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p>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p>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p>

开战之前,于谦又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p>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p>

看着满脸惊讶的众人,于谦铿锵有声:</p>

“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上皇被俘,敌军兵临城下,国家到了如此境地,难道还有什么顾虑吗?若此战失败,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辙,诸位有何面目去见天下之人!”</p>

“拚死一战,只在此时!”</p>

大明严阵以待,也先见占不到便宜,于是有了撤退的想法,可就在也先要撤退的当天晚上,京城城墙上的火炮万炮齐发,给也先送了一份大大的厚礼。</p>

至于为什么要趁着夜色开炮,或许是因为太上皇此时正在也先军中,如果大白天轰轰烈烈地将其轰死,面上在终究不好看。</p>

瓦剌军营地陷入一片火海,损失惨重(发大炮击其营,死者万人),最后只好连夜撤军。</p>

至此这场轰轰烈烈的京城保卫战,大明完胜!</p>

这下看到此处的读者全都炸锅了。</p>

“精彩绝伦!”</p>

“看得我心潮澎湃,于谦是真正的英雄,李浔塑造的这个角色非常成功,也非常深入人心。”</p>

“看哭了!”</p>

“同哭同哭!先前说李浔抄袭岳飞这段历史的人呢?现在服气了吧?”</p>

“好一个京城保卫战,其精彩程度完全不次于朱元璋争霸天下和永乐大帝发动靖难之役,就是不知道后来要怎么写,好好的一个大明王朝,不能老是出各种状况吧!”</p>

“超级好看,没有主角的伪史书竟然写的比有单主角的历史小说还爽,关键是看着还非常合理,真的是绝了!”</p>

“于谦名垂青史了!”</p>

后续也先派使者求和,更是表示愿意送回朱祁镇,对此朱祁钰有些不高兴,于谦却表示帝位已定,朱祁镇即使回来,也无法改变大局。</p>

终究叫门皇帝还是被接了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也为他悲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p>

之后就是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掌大权。</p>

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p>

史载:天下冤之!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p>

这时无数读者想到于谦曾写下的那首石灰吟:</p>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p>

此时此刻,无数读者看着于谦竟然落得这种下场,不禁潸然泪下。</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