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风雨沧桑> 第 四十九 章 深入匪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四十九 章 深入匪穴(1 / 2)

风雨沧桑 东北小虾 更新时间 2021-10-05

 那怎么才能解决这两大难题呢?我们研究了整整一天,最后决定先消灭土匪,解开两个民族互相猜疑的问题。于是我们工作队兵分两路:由我带十个人进驻土匪时常出没的帽山屯,当地的老百姓那一带是胡子窝,刘庆林和其他的同志仍在梨花屯动群众摸清土豪的情况,协助部队扩兵。</p>

帽山屯是帽山下的一个大屯,大约有四十多户人家,周边散落着五个自然屯,这里的屯子都是朝汉杂居的村落。</p>

帽山是一座海拨三千余米的大山,因形状像过去的毡帽而得名。这里主峰高耸入云,阴雨天在雾中忽隐忽现,地势十分险要。山下道道山梁环绕,山梁上树木茂盛、灌木丛生,地形非常复杂。据有一个串门的人误进大山后走了四天四宿还没有走出大山,后来碰到一个猎人才把他领了出来。</p>

这里在满洲国的时期出了不少的抗日志士,著名的舒兰抗日将领马占山的部队里有许多战士就是这里的人。这里从满洲国时就是匪患的重,日本人曾多次屠杀这里的百姓。苏联红军进东北时把这里也扫了一下。八路军来了以后,对这里又围剿了两次。这里的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有惨死在各种部队枪口下的人。当地大股的胡子队伍虽然在强大的八路军部队面前土崩瓦解,有些人投奔了八路军,但有些残匪仍在兴风作浪。他们平时在家种地,好似温顺的老百姓。采好盘子后夜聚山林,作完案又都猫在家里,就连屯里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谁是胡子。当地的老人:“帽山的风水不好,净出胡子。”</p>

当我们到达帽山屯的时候,人们倒都不怕我们,大人孩站在门口卖呆,新上任的农会主席石大爷、妇女主任张树华赶到屯中迎接我们。听了区委刘大勇的介绍后,石大爷乐呵呵地:“好啊,工作队同志来了好啊!”</p>

那个妇女主任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对我们非常热情。看看这个、瞅瞅那个乐得手舞足蹈,她连连:“同志们辛苦,我赶快给你们安排住宿的地方,你们是住在条件好的大户人家,还是住在咱穷苦的人家?”</p>

“张主任,咱们是给穷人办事的,当然要住在穷人家了,一家人住着踏实。”</p>

“那可得委屈大家啦!”</p>

按着她的安排,我和老杜住在了一个叫“大黑张”的家。不知什么原因,她和石大爷都没叫工作队员住进他们的家,我当时以为他们家可能是房子没地方,后来才知道。这是有隐情的。</p>

这“大黑张”三十多岁的年纪,体格健壮,长得魁梧,一米八几的大个,再配上一张四方大脸,往你跟前一站就像一尊铁塔一样。只因他长得黑,人们送他个绰号“大黑张”,其实他的真名叫张德。</p>

这“大黑张”的家在屯子紧西头,两间茅草房。外屋有一个倒扎(屋),平时装些破烂。我们来了以后倒了出来,我和老杜就住在这个倒扎的炕上。</p>

“大黑张”家只有三口人,一个长得挺俊俏的媳妇,娘家是岭西城镇的人;还有一个十多岁天真活泼的姑娘,名叫曼。“大黑张”的一家依靠租本屯财主刘老三的六亩山坡地,加上自己开的一亩来地片荒维持生活。闲时“大黑张”时常到外边打短工,以贴补家里的生活。这看来是一户比较可靠的基本群众家,住在这里我和老杜有一种在自己家里的感觉。</p>

晚间吃饭前“大黑张”为了表示欢迎我们,特意到大梨花鲜族人开的铺买了一些花生米、猪头肉和两瓶酒。吃饭的时候一再客气地:“咱这地方离镇上远,买东西不方便,实在对不起二位。”</p>

“老张,都是自家人你不用客气。如果要是图吃得好,我们还如住在财主家了呢!”</p>

“这话倒是不假,你们**工作队我知道是穷人的主心骨,为咱穷人办事的。听你们要来,我特意跟农会一定要把你们的人分到我家来二位。”</p>

“这就给你添麻烦了!”</p>

“可你讲了咱别这些外道话。来,喝酒吃菜!”</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