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风雨沧桑> 第 九十二 章 尔虞我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九十二 章 尔虞我诈(1 / 2)

风雨沧桑 东北小虾 更新时间 2021-10-05

 在当时营口的防务上,52军留了很大的心眼,让25师加强营三千余人全部驻守在港口沿海一带,交警支队驻扎在西北面辽河沿岸,东南两面的6地防务全部由58师担当。懂军事常识的人一看就明白这是在拿58师当挡箭牌。当时的民主联军没有海军,从海上进攻营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从北面辽河方向进攻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而要全面进攻营口,只能从海城、牛庄、耿庄三个方向来,无论从哪个方向,58师都面临着正面进攻。同时情报部门还得到一条准确消息,25师加强营得到密令,为确保港口安全不到紧要关头,不准支援58师部队。赵杰得知消息后对王家善:“师座,不知这52军是怎么想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营口一旦失守,港口能守得住吗?”王家善紧锁眉头了句:“这是没安好心。”</p>

营口当时的防务是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才修筑完成的。原先按东北战区司令部的指示,共分二道防线,重防守在土城墙上。后来王家善视察了整个营口后,在校级以上的军官会议上:“营口是个名胜古城,城内有很多名胜古迹,都是老祖宗们留下的好东西,仗尽量不在城里打。”</p>

根据他的指示,作战处把防线分为三道。</p>

第一道防线在营口的土城墙外围。以日伪时期留下的碉堡为主,同时又新挖了一些战壕和散兵坑。战壕与碉堡相通,全部挖成字型,主要是在对方进入战壕后,一支枪就可以阻止对方向碉堡靠近。</p>

为阻止对方大规模的进攻,军需处又从沈阳调来了大量地雷,工兵营在外围布设了很多地雷阵。同时加工了大批的铁丝蒺藜,布置了三道铁丝网。</p>

第二道防线就是营口的老城墙。是老城墙,其实就是土围墙。因为多数地段都在老城墙的遗址上,士兵和老乡把这个土围墙也叫老城墙。土围墙虽然没有老式城墙坚固和高大,但在地势平坦的营口也算是一道屏障了。再加上修建的时候按现代战争设计,因此在某些方面比老式城墙的防御作用还要大。</p>

第三道防线是在师部的左右。主要是防备对方一旦进入城内,则以巷战为主。在师部周围的民房院墙上都掏出了枪眼,街道和胡同设置了障碍、掩体和暗堡。</p>

在火力布置上,步兵利用老城墙居高临下的优势,和一线阵地构成一个火力网。在火力网上参谋们特别注意了碉堡的火力死角和射界,碉堡的火力死角则成为城墙上的火力。对方无论从哪个角度进攻,都没有火力死角。城外一线的碉堡内,都有一到两挺轻机枪,大的中心碉堡有重机枪。</p>

在炮火上,炮营的炮群表面上分为两个,但在学操场内又设置了一个隐蔽炮群,不到关键的时候不准暴露。联军部队在这一上可能没有得到准确的情报,在试探性进攻的时候,这个炮阵一直没有遭到炮击,结果在大部队开始全面进攻时吃了大亏。</p>

为了加强炮火火力,王家善多次给沈阳总部电,请求一旦打起仗来,港口上停留的军舰进行炮火支援。沈阳总部满口答应。</p>

为了确保炮火的准确率,在城墙上还分别设置了十个观察。每个观察有三个人和一部电话,随时校正军舰上的炮火和炮兵射的弹着。</p>

在兵力布防上,一线阵地由一团和三团一个营负责。因为一团的士兵都年轻力壮,进能冲锋,撤跑得快。同时,根据52军军部必保港口的要求,在东南方临近港口的地方由58师战斗力最强的加强营防守。</p>

二线阵地则由二团负责。二团的士兵多是老兵油子,枪法准但体力稍差。</p>

三线则由师部警卫连和工兵营负责。师部机关的军官以五人为一单位编成了临时战斗组,不管男的女的、文职武职和后勤全部了武器。</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