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我在大周坟场卖墓地那些年> 第二十六章 四大戏班进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四大戏班进京!(1 / 2)

 京都,梨园。

一伙伶人正在排练。

凄婉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时代是断不能有的,至少不能放在明面上去唱。

而能够存在的。

多是一些歌颂皇帝英明神武,将国家打造的万国来朝。

将军冲锋陷阵,最终扬名立万,娶到了漂亮的媳妇儿的事。

且不管大伙喜不喜欢听。

上头让你演,你就得这么来。

想演别的,抱歉,来不了。

有时候戏曲也跟着社会的变动而不断变化。

这看似有些舔,但却是大势所趋。

毕竟这个时代能够听得起戏的人,多少还是有些身份背景的。

正所谓,小桥流水有阁楼,古道西风无瘦马。

舞台之上。

生旦净末丑各司其职,一起排练,相互学习却不冲撞。

现在是白天,离那些有钱人家和朝廷上的官员听戏的时间还差的早呢。

然而身为一名成熟的打工人。

伶人们可没时间休息。

他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本事,也就是俗称的练功。

这要是功夫不到家了。

那可是会被送去当兵的。

倒不是吐槽这点。

而是就他们这帮小胳膊小腿的,上去那不是妥妥的送死吗?

说起来,京都的梨园文化发展不深。

早在前朝,京都人压根就不爱听戏。

他们留恋于勾栏瓦舍,也就是俗称的娱乐商业中心。

因为那里有酒楼饭馆,有卖衣服卖小吃的。

虽然勾栏里以前也有戏台,戏房,实行的也是商业化的管理。

但那会儿的京都人,喜欢游园诗会。

说白了就是一帮人在上档次的地方吟诗作画,吃酒弹琴。

而随着大周朝立国。

又重武轻文。

老百姓整天担惊受怕,手头上又没几个子。

前朝的那些勾栏瓦舍,没人捧了,自然很快就逐渐凋零起来。

也是趁着这个时候。

原本被排斥的戏曲,逐渐被朝廷放在了明面上。

之所以不选择什么吟诗作画,也是因为这东西很难操作。

至于什么相声评书,这个时代还没有。

之所以选择戏曲,倒不是因为大周武帝喜欢这些,对他而言,什么戏曲,什么吟诗作对,那都是扯淡,没什么用。

于他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重武强军。

这哥们信奉枪杆子里出权势的道理,平时有事没事就喜欢舞枪弄棒,妥妥一个战争皇帝。

他和他老子不同。

他父亲大周仁帝,登基在位20多年,是个老好人。

一门心思给儿子铺路,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只娶一个媳妇儿。

堪称皇帝界的楷模。

也是因为他在位的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国库基础,儿子才能在这个时候败家。

不过大周武帝也知道。

重武强兵不能光在人的肉体上进行,精神层面上也得有点感召。

因而他让人在背后扶持,戏曲,以及其他能够改变老百姓想法的文化,比如什么画本之类的东西。

但戏曲占据主流。

戏曲这东西,源远流长。

别说是前朝了,往前数个好几百年,这璀璨的文化都是一直存在的。

然而现如今的戏曲。

已经逐渐沦为为大周武帝卖命,改变老百姓想法的工具了。

这让一帮老一辈的戏曲师傅,很是心寒。

现在的京都梨园,管事儿的主要是几个梨园世家。

这几个家族分别是刘家王家和李家。

他们算是最早开始在京都发展戏曲的家族,但最近都有种被朝廷收编的趋势。

对于这三大家族来说,他们当然不愿意被朝廷收编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