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枭雄之明末争霸> 第五十四章 大明百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章 大明百户(2 / 2)

枭雄之明末争霸 冷月破刀 更新时间 2021-10-14

“太平堡是财富之源,但是商业太过发达,而且恐怕已经被各方势力渗透的不像样了,真正想干点事情很容易被各方侦知,所以我想着要在太平堡外再建一堡,专门用于练兵,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一支能够快速机动的骑兵。但在我们真正掌控整个太平堡之前,我们又不能做得太过分,所以20骑是个比较理想的数字。”

当然,张亦隆没有把话说全,在他的计划中,20枪骑兵只是快反部队的一部分,至少还要配合20弓骑兵或是火枪骑兵,这样就能稳压太平堡的堡丁或是四大姓的护院武师一头,保证让他们生不出非分之心。

杨大乖把周洪新叫了过来,问他训练20骑需要多长时间。

周洪新估算了一下,给出了一个让张亦隆有些吃惊的时间,两个月。

二个月就够了?张亦隆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周洪新。

周洪新很明显是误会张亦隆的意思了,他解释道:“张先生,两个月时间确实是长了些,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您可能不太了解,想在草原上找会骑马的人很容易,之所以需要两个月是要训练他们能整齐的列队冲锋,而且还要让他们习惯使用长枪,时间不太再少了。”

他这么一说,张亦隆反而不好说什么了,只能问他需要什么。

周洪新对于这个问题早就胸有成竹,提出了一个详细的章程,除了人、马、枪这三项以外,还重点提了要求,那就是达阳得同意让他在整个大成部内挑人。当然,他不会跑到达阳的亲兵中去募兵。

张亦隆听到需要在整个大成部内招募时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达阳是大成部的台吉,而大成部又是土默特十二部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区区20骑兵需要从上万人马中招募?

周洪新看出了张亦隆的吃惊,无奈的道:“张先生有所不知,”说到这里,他特别压低了声音:“蒙古人喜欢骑射,素来不喜欢近身肉搏,尤其是讨论排成一队挺枪冲杀,之前我们不是没想过要大量训练枪骑兵,只是根本招不到足够的人手。也就是您只要20骑,我勉强还能凑出来,您要是要100骑,我就直接拒绝了。”

张亦隆就更加奇怪了,“喜欢骑射和讨厌长枪,这二者有什么关联之处?”

周洪新还是用极低的声音说道:“现在的蒙古人喜欢轻骑劫掠,弓箭和标枪更好用一些,您想啊,弓箭在三四十步外就能射出,标枪也能抛出一二十步。不仅自己省事省力,战功还大。可要是拿着长枪冲杀,既费力费时,又容易和被劫掠者同归于尽,得不偿失啊。”

张亦隆点头表示明白,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好在周洪新说是招募个二三十人问题不大,也算是勉强达到自己的要求了。剩下的事就要先到太平堡看看再说了,如果顺利能开矿炼铁,那就直接上火枪骑兵,要是不顺利,那就先从达阳这里借点蒙古骑兵也能凑合一下。

一直在旁听二人对话的杨大乖这时插了进来:“张先生,我提个小小的要求。”

“您说。”

“如果未来三位先生真的能顺利控制太平堡,也能顺利的组建起符合三位标准的军队,那么我希望到时候三位能允许我派周洪新等人去招募些汉人充当枪骑兵吗?”杨大乖犹豫了一下,还是补充了一个条件,“到时候训练出来的枪骑兵,我们双方平分就是了。”

“好。”张亦隆答应的很痛快,先不提平分枪骑兵的收益,就是这个要求本身也要等到自己三人掌控太平堡之后,对于未来才需要付出的成本,张亦隆自然无所谓。

不过张亦隆现在已经非常肯定,周洪新肯定不是出身锦衣卫,他必然出身一支擅长野战的明军,而且这支明军还擅长骑兵作战,实际上这个范围就已经缩小很多了。考虑到现在是崇祯元年,那么周洪新的出身很可能是蓟辽精骑或是宣大劲旅,问题是这样的出身怎么会和东厂的太监参合在一起?

把这个疑问抛在脑后,张亦隆抱拳谢过杨大乖后,转身回到于胡二人身边,一边向简单介绍了一下百户是多大的官。

大明的军制是卫所制,京师以外全国各地分设卫所,一般每个卫所约辖有兵5600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辖兵1112人,每个千户所下又有10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辖兵112人,百户之下是二总旗,各有50人,总旗之下是10小旗,每旗10人。

百户所的长官就是百户,分百户和试百户两级,前者正六品,后者从六品。别看这个品秩不算低,比七品县太爷还要高一品,但由于明代重文轻武,实际上百户只能算是明军中的中下层干部。

不过看周洪新年不过三十,辞官前就已经是百户之职了,可见其很有可能是出身军人世家。

当然,此时的张亦隆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他还没了解到明末军制会败坏到何种程度,各个卫所此时早就没有纸面上那么多人马了。

于硕感叹了一句:“不说这正六品是多大的官,就说这带兵人数,相当于一个连长了,妥妥的上尉啊。”

胡新明也点头,“此人应该是经历过战场厮杀的,而且待人接物极为老练,这样的人才怎么就变成了公公的跟班了?”

当然,这句话的声音小到只有穿越三人组能听到。

张亦隆微笑着没说话,他心中一直在感叹,这样能打能练兵的人才,大明却留不住,只能任其流落草原,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