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红旗> 第三章 我们的方向和梦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我们的方向和梦想(2 / 2)

红旗 浪子刀 更新时间 2021-10-14

徐保山一时不语,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才问道:“那你是咋想的呢?”</p>

杨少宗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是很明确的,它既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保障了每户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思想,同时也限制了土地的兼并和转卖问题,但它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开,丧失了集体发展的力量,并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长期持续发展。公社制则恰恰相反,只要能解决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公社制在大水利建设、大规模养殖、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医疗和公益事业的推展上都有很特殊的优势,至少我觉得想要实现共同富裕还是得靠公社体制。”</p>

说着这番话,他心里也有一种不能说的感叹。</p>

公社体制确实有很多特殊的顽疾,比如说私有产权、个人自由和权力集中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其他的地区应该怎么发展,杨少宗没有发言权,但是旗山肯定属于一个特例。</p>

旗山首先有着很丰富的矿业资源,只要能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以集体和公社的名义开发煤矿,旗山人就能拥有一个非常好的起步资本。</p>

如果继续让旗山撤社建乡,以乡镇企业的名义来搞煤矿资源开发,最终的结果就注定是一场悲剧。</p>

徐保山思索着杨少宗的话,过了一会儿才感叹道:“伢子,没有钱的话,空有这种优势也不过是一种可能性!”</p>

杨少宗倒是很平常的答道:“钱总会有的!”</p>

钱,对他来说当然不算是什么问题。即便不急着考虑开发旗山的煤矿资源,只要公社现在给他20万的资本和300个劳力,五年之内,他就能为公社赚取一个亿的利润……这还是很保守的估计。</p>

感觉杨少宗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很特别的自信心,徐保山没有继续说下去,转而道:“伢子,公社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有些问题确实是不好整治,特别是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公社现在也搞了几次工分改革,效果并不理想,粮食产量提升的程度有限啊。”</p>

发现徐保山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那么坚定,杨少宗决定暂时不谈办工厂的事。</p>

他攒着力气推着板车,在心里琢磨着对策……还是要劝说徐保山这个公社的一把手继续坚持公社体制,发展和改革公社经济,带领社员们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p>

在心里思索了片刻,他和徐保山道:“书记,其实我这几年在市里读书的时候一直都在思考我们公社的事情。在我看来,咱们公社确实存在着四个比较大的问题,即贫穷、生产效率低、平均主义和左的思想僵化,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左的思想僵化。我们想要让公社变富,就应该坚持中央提倡的原则,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和解放人的劳动积极性为主要改革方向,只要能够坚持这个方向,平均主义就可以被打破,生产效率低也不会是问题,贫穷就更不是问题!”</p>

“呵呵!”</p>

徐保山有些感兴趣的笑着。</p>

徐保山也就这么一瘸一拐的陪着杨少宗走着,他能觉察到杨少宗和以前截然不同,没白瞎这几年在淮海机专的苦学,确实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就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而言,旗山的同龄人中绝对没有第二个!</p>

他为此而感到高兴。</p>

徐保山琢磨着杨少宗的话,可不免的又有些意兴阑珊,道:“伢子,你现在说话就和咱们地委的彭书记一样,听起来很高明,可没有实际价值啊。伢子,你要是真有办法出几个招,书记给你记个大工分!”</p>

杨少宗索性将板车停下来,自己坐在上面,和徐保山嘿嘿笑道:“书记,您还别说,我这真就有个招。书记,咱们就这么说吧,只要能解决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公社经济肯定比家庭联产承包制更有发展潜力。想要解决劳动效率低,那就得首先打破平均主义,我给您出的招就是责任工分制。”</p>

“责任工分制?”</p>

见到了肉,徐保山就真的有兴趣了,也一起坐在板车上重新点着一锅旱烟,和杨少宗续道:“继续说,掰开来,揉碎了,好好的和书记说道说道!”</p>

杨少宗解释道:“责任工分制就是责任承包和按量计分。咱们给每个大队一份责任田区,每个生产小队在此基础上各负责五百亩到一千亩的田,生产小队下面的每个生产组重新规划,按年龄、性别、体力分成三个档次的多个小组,负责承担各种不同的工作。在责任工分制的规划中,公社给每一亩的责任田都划分一个基础定量,比如说每亩1300斤粮食,超过这个标准全部由负责的生产小队内部分配。对于各个生产小组,根据每次分派的工作量统筹划拨一个固定的工分,比如说拔一亩地的荒草就是200个工分,不管这个生产小组用多少时间和多少人干完,总之就这么多的工分。根据每个大队负责的责任田数量和实际的情况,给予一个最高工分指标,每年最多就那么多的工分,超标的部分归生产大队自行负责,如果有节省则根据具体的效果对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依次类推,各个生产小队也是这样!”</p>

徐保山不由得一怔,连旱烟都忘了点。</p>

仔细一琢磨,他愈发觉得这个责任工分制好啊,一下子就解决了几个最头疼的问题。</p>

公社打工分的机构存在两级,一个是公社,另一个是生产大队,因为最终的所有工分都要汇总到公社,每个生产大队都会给自己多打一些工分,对于社员们磨洋工的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虽然在采用杨少宗这套责任工分制后,所有的工分仍然是要在公社汇总计算,可对各个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就有了一个很大的限制。</p>

用责任工分制应对生产效率低和磨洋工是治标不治本,可也够用了。</p>

徐保山这才将旱烟点上,和杨少宗感叹道:“伢子,你这个责任工分制的招法灵光啊,不过,各个生产小队责任田多产出来的部分归小队自己所有,这恐怕不太好啊!再说了,这和承包给个人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指不定又有人要乘机将公社的田都给分了呢!”</p>

杨少宗劝说道:“书记,这里面的差别当然是很大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解放人的劳动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集体经营的原则。咱们公社这几年的亩产也就是一千六百多斤,如果能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每亩能增加到一千七百斤,甚至是一千八百斤,生产小队内部依靠责任田多出产的粮食就能解决大部分劳力的生活口粮。再说了,只要能够让社员们增加收入,这不就是好事吗?”</p>

“话是这么说啊!”</p>

徐保山承认这个道理,问题是责任工分制的改革没有前例可供参照,万一搞砸了,公社就只能接受县委的要求撤社建乡。</p>

想到这里,徐保山的心情愈发有些沉重。</p>

此时的杨少宗也在琢磨着徐保山的心思,他感觉徐保山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接受“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人的劳动积极性”三个基本原则。</p>

杨少宗索性换一条路,和徐保山说道:“书记,现在地委和县委不仅在提倡撤社建乡,还要搞撤乡并镇。咱们旗山公社一旦撤成旗山乡,后面就肯定要和旗河乡、黄集乡合并。您想啊,旗河乡可是有旗河酒厂这个国营大厂,咱们和它们合并能得到什么好处。您是说退休就退休了,可等您退休了,咱们旗山人怎么办,让旗河乡的那帮人管着还能有咱们旗山人的好果子吃吗?指不定是别人吃肉,咱们喝汤,甚至连一口热汤都喝不到吧?”</p>

一听这话,徐保山真的有点激愤。</p>

旗山公社撤社建乡就是87年底,和旗河乡合并成旗河镇则就是88年夏的事,后来,旗河酒厂不行了,旗山矿区又崛起了,94年,旗河镇才重新改称旗山镇!</p>

改称旗山镇也没有实际的意义,真正的大权都是县委和旗河地区的那帮人在控制,没有谁真在乎旗山人的死活,只是想从里面捞到自己想要的好处。</p>

身为公社的书记,徐保山当然清楚县委确实有合乡并镇的想法和动向,还为此专门和他谈过。</p>

徐保山这些天就在这个问题上挣扎着呢,他心里是愤怒的,可所有的情绪都隐藏在内心深处。</p>

</p>

他板着黑脸,沉默无声的思索良久才说道:“伢子,书记支持你的想法,好死不如赖活,咱们就把死马当成活马医……反正书记也快要退休了。”</p>

杨少宗有点笑不出来,“退休”这个词让他感觉到特别的沉重。</p>

徐保山这个老书记真是个好党员,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年后就渐渐遭人遗忘,即便是在旗山也不再经常有人提及,可这段故事却一直都深藏在杨少宗的内心深处。</p>

想着这一切,杨少宗愈发有种无比坚毅的觉悟,斩钉截铁地说道:“书记,我还是那句话,公社体制从长远来看确实有更多的优势,只要咱们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就肯定能让公社和全体社员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咱们是旗山人,大山里的汉子,咱们就得大胆的闯一闯,如果能闯出一番成绩,那也能让国家多一个改革参考线路!”</p>

徐保山微微有些激动的一拍腿道:“你伢子说的好啊,再不闯,咱们公社就真的要撤了!!你明天一大早就去找管委会找书记,书记安排你在社里做事,你将责任工分制的这些想法落实成稿子,然后再拿到公社党委会上研究讨论。书记就拿你做个实验,不管你用多少天的时间完成草稿都给你三百个工分,抵得上挖十天的大田!”</p>

杨少宗笑了笑。</p>

他本来是想劝说徐保山支持自己办工厂,谈到责任工分制真是一个意外,但如果能暂时解决公社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那也就算是意外的收获。</p>

中国农业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折腾了整整三十年。</p>

杨少宗的想法就是要避免这些折腾,就在集体经营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旗山地区的共同富裕,也可以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目标!</p>

旗山是有这个条件的,即便农业搞不好,旗山还能有工业、矿业、旅游业,如果连农业都能搞好,那就是皆大欢喜。</p>

“我们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地、有次序的将工、农、商、学、兵都组织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建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p>

这是一个梦想,并且是可以实现的,只是这个过程应该是非常长期的,哪怕是对旗山来说,它也不是几十年内就能走完的路程,甚至不是一百年内能够完成的。</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