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影视帝国> 第四十七章 《国难日》(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国难日》(上)(1 / 2)

影视帝国 墨胡说书 更新时间 2021-10-18

 滚滚而流的时间长河能冲刷掉世间任何的棱角,却抹不平人心灵中的伤痛。</p>

站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看着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不断凸显,任庸的心头彻底震撼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尽被日军屠杀,化成一个永久的符号。这让原本在平行小境中早已麻木的任庸再一次的产生了心灵悸动,三十万!不单单是一个数字,它更是一种警示,不断以自己的方式告诫国人,历史虽然沉重,但更能使一个民族时刻保持清醒!</p>

碑前,一束束的白花静静地摆放着,清冷而孤寂,幽幽的向世人诉说着昔年的国之悲,民之殇。“哗啦哗啦……“一个老人拿着扫帚默默地扫着地,身躯佝偻,满脸的疤痕,初看上去很是狰狞,细看却透漏着一股慈悲相,葛布衣服挡不住满身的肃穆。</p>

这位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的一员,在屠杀中他的父母先后死去,唯独他躲在烟筒里,躲过了一劫;后来参加八路军,对日作战很是勇猛,曾经杀过上百个的鬼子,虽然时常受到部队的处分,但却依然不改本色。建国后,毅然退役。孤身一人来到南京,担负起了看守纪念碑的职责,每天天蒙蒙亮就起身打扫石碑前的空地,近年来被政府聘任为南京大屠杀讲解员,负责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告诉前来询问的人。这些,都是任庸从周边人处打听出来的,虽然这个纪念碑他已经来了好几次了,但却仍没有和这位老人接触过。</p>

“老爷爷,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见老人渐行渐远,任庸有些着急,忍不住就叫住了老人,虽然让老人回忆当年的事情是件很痛苦的事,但是他却不得不问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快半个月了,若是弄不清楚,他是绝对不会甘心的。</p>

“呵呵,小伙子,是问当年的事吧?你问吧”老人放下手中的扫帚,看了一眼任庸,似乎看穿了任庸的心思,“是的,老爷爷,据我所知,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大多数是普通民众,我想知道为何在日军的屠杀中,当时的民众反抗的却很少呢?”见老人望向他的目光很是坦然,任庸放下心头的歉意,说出了一个萦绕心头已久的问题,为什么面对死亡民众却不反抗呢?究竟是日军太残暴,还是民众太软弱,若是后者,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民众在面对死亡时,仍是不知所措,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日军杀掉?</p>

老人听到这个问题,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但却仍是坚定的说道:“小伙子,关于这个问题,估计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在今天存世的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中,无论是记者报道,还是影视纪录片都在叙述一个现象,那就是国民在屠杀中并没有太多的挣扎,似乎都是逆来顺受。也许在许多国人的印象里,都是对于当时国民的毫不反抗感到十分的愤怒,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今天能想到这个问题,这说明你并不是单纯的感到愤怒,而是在思考深层次的问题”,老人看似赞扬的话让任庸更是不解,在幻境中亲眼目睹大屠杀的前后经过,仍是看不出抗争在哪里,只是零散的抵抗罢了。</p>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这是大屠杀能毫无阻碍贯彻到底的根源,其次是民众心底的侥幸心理,再加上汉奸的穿针引线,多方面的原因下来,让民众在屠杀中毫无头绪,只能做一些无谓的挣扎,稀里糊涂的就死在日军的刀下。年轻人,不要相信那些关于南京题材的电影,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种场面,只能想当然的根据幸存者的口述进行描绘,已经完全脱离历史的本意了!”老人不屑地说道,似乎认定任庸是看多了那些关于南京题材的臆想电影,话说到后来,语气就充满了严厉。</p>

“我想,关于南京题材的电影,不光是控诉日军的残暴,更应该着重刻画普通民众对于灾难来临前所进行的举动,这才是南京题材电影的根本所在。就像汶川大地震,在天灾面前,国人尚且知道要保护孩子,老师要保护学生,困在废墟中的母亲都知道用乳汁喂养婴孩;更何况面临**的民众呢?他们在屠杀中所表现的一切,都在为子女争取存活的机会,老人为了子女毅然挺身而出,迎接闯进来的日军,将自己的子女挡在身后……这些事迹才是南京题材电影刻画的重点!这才是拍摄南京题材电影的最终目的,以屠杀为背景,凸显人性的亮点……”老人的话点醒了任庸,面对老人,任庸侃侃而谈,似乎抓住了南京题材的关键点。</p>

</p>

“好!”老人在任庸的一席话中眉头尽舒,然后仔细打量着任庸,似乎感到此番话不像是从一个年轻人的嘴里谁出来的。“小伙子,你是那个学校的研究生吧?”老人看着任庸背着摄影机,忍不住低声询问,在他看来也就是一些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才会关注这些问题,别的年轻人是断然不会关心这些问题的。</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