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重生超级帝国> 第五百四十八章 :更头疼的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四十八章 :更头疼的事(1 / 2)

重生超级帝国 末日游侠 更新时间 2019-08-26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的民众,在国内不同的银行里上演着同样的一幕,但是有一点,对于国债的购买,只能在帝国银行内进行。

而在地方银行内是无法购买国债的,换句话说,他们因为级别的问题,无法这次认购任务中,同样的,这次国债发行的资金,也将全部纳入中央财政,跟地方财政是互不干涉的。

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奇葩的事情了,中华帝国的中央财政接连几年都是入不熬出,不仅每年都需要向地方财政拨出巨量的资金,而收入却是少得可怜。

可以说,要说哪个部门最穷,中央财政当属第一,这个主要还是跟苏道的执政理念以及国家的整齐布局有关。

国债这种东西,发行的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第一批国债的发行总量是一百亿元,这点钱说实话,拿来应急还可以,如果仍旧按照苏道的计划去进行,估计用不了半年就需要发行第二批国债。

毕竟歼二战机和中华利?ahref="http://www.iei8.net"target="_blank">www.iei8.net斩缘氐嫉啥际腔ㄇ蠡В土>衷诙加械悴桓腋窍啾攘恕?br/>

通过这一次发行国债的事情,也让苏道多少对国内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至少知道了国内目前的生活水平大概在什么等级。

一百亿的国债只用了短短三天不到的时间便发售一空,折合下来平均每天在三十三亿元左右,这种敛财的速度要超过了世界身上其他的任何一个国家。

而这一百亿的国债,也只不过是面对国内普通民众而言。国债购买五千起步,只要一个家庭能够攒着劲的干上一年。除去吃喝以外也差不多可以攒个五千块钱。

虽然现在物价极低,这种工资看起来有些太高了。但是请不要忘记,这时候哪有什么三口之家大多都是五六口人,甚至十来口人的家庭也是一抓一大把。

而且通过国家电台以及国内媒体的报道,加上政府在国内的威信,很多民众纷纷将银行内的存款转成了国债,而这也导致了国内银行的存款急剧下滑,大笔资金被中央财政抽调。

受到最直接影响的便是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因为银行存款的下降,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时候。也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这也导致有很多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

在直白一点的说,这一次的国债发行,也间接的导致了一批中小企业步入了倒闭,甚至是破产的边缘,即便是没有破产迹象的,发展速度也降了不少。

虽然从直观上来看,国家发行国债跟银行放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国家的国债发行。势必会影响到银行的现金流急剧减少。

除此之外,第二批国债也在紧张的进行当中,而考虑到国债对国内企业的冲击力度,第二批国债苏道并不打算在国内发放。而是决定将第二批国债放在政府以及军队内部进行发售。

这个其实也都是事先都准备好的,早在第一批国债发行的时候,中央政府明确指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购买国债。也就是说,第一批国债所有公务员都不能购买。同样也包括公务员家庭,家里有任何一个公务员都禁止这个家庭购买。

作为国家的掌控者。公务员这个词并没有在民国那边那么吃香,不仅仅是少了灰色收入,同样的,福利待遇虽然很好,但是在一些跟民众有接触的地方,他们的待遇就相应的下降了不少。

就好比第二批的国债,第一批五年期的国债利率是六个点,银行正常五年定期的利率是5.2左右,而第二批针对政府内部的国债,五年期的利率是5.6,比银行利率高了百分之零点四,又比第一批低了百分之零点四。

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公务员的不满,因为同属国家公民,他们认为自己所享受到的待遇应该与普通民众一样。

不过在苏道的一番训斥性讲话之后,这种声音便彻底的抵消了,例如,普通的民众没有强制性的双休,即便是如此,他们的薪水也没有公务人员的高,还有其他的待遇方面。

如果公务人员一直要求将利率增加到六个点的话,那么在明年年初的时候,中央政府将会考虑将公务人员的待遇与国内普通工人持平。

也就是说,再闹就把你们所有的待遇都取消,工资什么的也降低,看是那点利润划算还是高额工资和福利划算。

如此一来,国内还敢再闹的公务员也就低头认了,反正多那零点四个点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充其量也就是几百块钱而已,他们又不缺这几百块钱,何必因为这件事情把自己大好的前程给毁了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公务人员当中,太有钱的并不多,但是中产阶级倒是一大堆,只要是从建国初便在政府工作的公务员,干到现在,若是家庭开销不是太大的话,基本上每个人都能买个一两万的国债。

而那些官员们就更多了,因为工资什么的本来就不低,一天三餐政府食堂基本上都管了,所以那些高级官员们最多的能买个十万左右的国债,少的也能买个三四万。

所以当第二轮国债结束之后,单单政府内部的国债认购,便卖出去了大约一百个亿的国债。而面对着拥有三百多万公务人员的中华帝国,平均下来每人也就等于是买了三千多块的国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