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我做许仙的日子> 第358章、不小心扭了—下历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8章、不小心扭了—下历史(2 / 2)

我做许仙的日子 徐州小吃 更新时间 2021-11-22

静,十分的安静……大殿里百十来号人,居然如此的安静,只有重重的呼吸声伴随着年轻人的脚步在不停的起伏。偶尔伴随着烛火的清脆响声,大殿被映照的忽明忽暗。</p>

虽说许仙来过大明世界。但是历史的惯性……不,应该说是人心的惯性。朱元璋还是—口气杀光了几乎全部的老部下。</p>

一边是朱元璋大杀功臣,自毁长城。一边却是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平,朱棣在北平期间,在众多功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当时元朝的残余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平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棣在对元朝残余势力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也由此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p>

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平,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的。</p>

在他这样大杀一番之后,这朝堂上自然是一片寂静,根本不会,也没有人知道怎么办。</p>

至于朱允文身边人的那些鬼主意,不提也罢,就没有一个是靠谱的。</p>

“完了,完了。四王叔,孤怎么打的过。”朱允文失落的说道,随后又恨声说道:“朱棣这该死的叛贼,孤真后悔不听从齐爱卿的话,先把他给废了,不然也不会有今日之祸,皇爷爷,孙儿辜负了你的期望。”</p>

朝殿上没有表露自己的失落,是因为他不能,但是到了后宫,他毕竟依然是一个少年。</p>

失落、不安……在他身上一览无疑。</p>

“对了,皇爷爷不是留下一个铁箱子,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让我在将临大难时打开?”朱允文还是有所变化的,至少这老朱的遗策,他没有等到朱棣大军围城时才打开,而是甫—失败便想到了。</p>

“先皇…先皇…”刘公公脸色变的极为怪异,似乎是没有想到老朱还有这样的后手,喃喃自语:“皇上,先皇遗策……先皇一定有所谋划,您快打开看看啊,或许还有救啊。”</p>

什么人都可以小看,唯有这朱元璋实在是没有人敢小看的。</p>

皇爷爷,对对对,孤还有皇爷爷给的锦囊,孤还有……”这时的朱允文好像找到了救星似的,在也不负刚才的绝望。“在那呢…在那呢…哈哈,找到了。”朱允文大笑道。</p>

“皇上。快打开看看。”刘公公催促道。朱允文连忙打开锦囊。</p>

“允文孙儿,如果你打开了这个锦囊,就说明你最终还是削藩了。而且还是失败了,你到这一步,当年你王叔爷早有顶料。皇爷爷也无能为力了,只能保住你的性命。在皇爷爷的灵位下有一条密道,那是皇爷爷为你削藩失败后准备的,皇爷爷在密道的出口处还放了一个锦囊,那里边有你要去的地方。记住,到了那个地方后,不要想着报仇。安安生生的当你的富家翁,你不是老四的对手。城外有接应你的人。</p>

在你离去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人替你去死。然后放火烧掉宫殿,这样,老四就是知道你还没死。他也会将错就错对天下宣布你已经死亡的。不然他的皇位是无法坐稳的。好了乖孙儿。密道就在爷爷的灵位下边。赶紧逃命吧。</p>

皇爷爷留”</p>

“皇上,先皇怎么说的?”刘公公看到朱允文已经看完了锦囊急忙问道。</p>

朱允文把锦囊递给了刘公公,没有吭声。刘公公急忙接过,看完之后,脸上阴晴不定,最后放佛放下了什么负担似的说道:“皇上就这么办吧,先皇说的一定没错。”不是身份所限,他肯定会直接对朱允文说。你是打不过你四王叔。</p>

而按照历史剧情。朱棣陈兵南京城外时,朱允炆本想求和。但是朱棣没有答应。朱允文知道破城后,不但会受辱,还难免一死,于是就想自杀,被身边人拦住了。这时一个老太监告诉他说:“太祖临驾崩时,留下一个铁箱子,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让我在您将临大难时交给您。”朱允炆一听,急忙命人抬出箱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三张上面写好了三个名字的度牒,还有三件僧衣、一把剃刀和遗书一封。按照遗书所示,朱允炆剃了头,换上僧衣,带着九个人来到太平门内的鬼门。鬼门是内城的一扇小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炆一行出了鬼门,只见水道上停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老僧,老僧向朱允炆叩首称万岁,快速带他们君臣一行上船。于是建文帝便削发为僧,像朱元璋当年一样,当和尚云游四方去了。</p>

朱允炆失踪后,急坏了刚即位的朱棣,他在有生之年不断派人四处寻找,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就有寻找朱允文的目的。他还专门派户科给事中胡分在穷山僻壤、市井城镇搜寻了16年之久。</p>

正如《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帝从南京逃出后,带着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一行,隐名易服,云游天下。学者根据地方志、遗迹、遗址等资料考证,认为建文帝曾流亡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浙、广东等地,留有很多有关建文帝的遗址和传说。一些书中还记载有建文帝的诗文,虽然无法判断是否是后人假托,但还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p>

当然,老朱还安排了后手。比如:漂洋出海,不知所终的传言。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还有北京西山说、江苏吴县说、四川望京寺说等等说法,不一而足。显然在知道自己的孙子会发生的遭遇后,老朱早已埋下了种种手段。</p>

作为了解儿子本事的开国帝君,想让英雄—般的儿子找不到孙子,他安排再多后手也不为过。</p>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题,那就是朱棣已经打到了南京城下,而不是朱棣刚刚靠着800军士打穿了自己威逼的军队。</p>

威逼自己四叔的军队虽说不少,但是这是卫所建全的明初。不敢说九牛一毛,但是那些军队即便全没了,也明显无法对明帝国伤筋动骨。</p>

朱允文之所以表现得这么不堪,还是由于许仙这穿越者造成的。是,许仙是没有插手他们老朱家座位争夺赛。但是作为袅雄的老朱,又怎么会不打许仙的主意?这里的“打主意”其实也就是一些旁敲侧击什么的,毕竟当时许仙离开前,大明是一门“河蟹大神”。</p>

许仙唯一暴露的,便是当年他与老朱谈天说地时,实在是不应该评价老朱的手下们。</p>

当时,既有老朱旁敲侧击的因素,比如为自己儿子选一些有才能的辅佐者。毕竟许仙是仙人,他这儿评价一定很准的。</p>

当时许仙也是不想看到“狡兔死,走狗烹”,纯粹是好意。</p>

没有人觉得许仙的评价有什么不对(当然不会错,都是后世的评价),就是朱元璋—开始也只是抱着收集人才的目的去的,可是随着马皇后死去,太子朱标死去。慢慢地,朱元璋再看当年的评价,慢慢变了。因为这时期再看,文臣猛将都跑四儿子那去了。</p>

至于黄子澄、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之流。在许仙的评价下,不是教书先生,便是掌柜的,当不得大用。</p>

可偏偏自己的孙子朱允文,自己帝国的后继者,是—门心思认定他们有大才,为他们求官。</p>

如果没有许仙的评价,这官老朱自然要给,还会大大的给。一朝天子一朝臣,把自己孙儿的人尽早安排好,显然是有助于孙儿执掌朝堂的。但是许仙当年偏偏就评价过他们。这一下,老朱才后知后觉起来,开始了布局。</p>

老朱到底布了什么局?朱允文又为什么这么怕朱棣?许仙回来了这大明又有怎么样的变化?请听下文分说。(未完待续。。)(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