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明末突围> 第四十一节 好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节 好字(1 / 2)

明末突围 顺风不顺水 更新时间 2021-11-24

 “徐大掌柜可真会开玩笑啊,我这次卖给各大店铺可是四十两银子一斤啊。就这样还是供不应求,他们为了得到明年的虫草,可是愿意支付全额的订金的。难道魏国公府真的是传中的仗势欺人吗?要知道南京的勋贵可不只你一家来商谈合作的事情,既然你消息这么灵通,我不是哪几家,你也会知道。如果徐大掌柜不拿出诚意来,请恕康石俗物缠身,不送了。”周康石不冷不热的回答。</p>

徐久远一听,好啊,你一个商人竟然这么不识抬举,正要发作的时候,只见一个下人跑进来对周康石道:“老爷,人已经把钱牧斋老先生提给您的八个大字给装裱好了,您是不是要看看。”</p>

真是没规矩,自己在谈生意的时候却跑进来打扰,周康石一看竟然是平时稳重机灵的姜廷才,不好责怪,只好答应道:“好,你先放好,我马上去看看,钱老师的字当然要放好。”</p>

一听是钱谦益的字,徐久远心中一惊,能得到他的题字可就明两人关系非浅,不过也可能是周康石扯虎皮做大旗来吓唬自己的。于是按耐住心中的愤怒,厚颜对周康石道:“哎呀,周老板竟然能得到钱牧斋的题字,真是不简单啊。鄙人虽然没有学问,但是平时也好一字画,还从来没有机会见识钱牧斋的字,他的字可是江南一绝啊。”</p>

想要看名人的字,也很正常嘛,周康石正要答应,还没有走的姜廷才马上把裱好的字送到徐久远面前。</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徐久远念了出来。再看下面的提名,确实是钱谦益的字,自己可是认识他的字,看来不是赝品。看来这个周康石真的不简单啊,他老师徐霞客虽然不是东林党人,可是他的好友如黄道周、钱谦益等都是东林领袖。现在看来他周康石已经通过老师的关系打入了东林关系圈了。</p>

现在的南京,得罪了谁也不要得罪东林复社。眼下东林当在朝廷虽然有些失势,但脱胎于东林的复社却已经开始兴起。而作为东林复社的老巢江南特别是南京,这二者的影响力可是非常恐怖的。不别的,就是前年的时候,一份《留都防乱公揭》就把本来在南京挺受欢迎的阮大胡子给搞臭了,人们才知道复社的舆论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千万不要去惹他们,如果不心惹上他们,千万要躲,如果躲不开,只能自认倒霉。现在听复社大佬张溥正在运作周延儒重新入阁担任首辅,成功的可能xìng还挺大,当然这种隐蔽的事情没有几个人知道,要不是自己认识锦衣卫千户,自己也不知道。这一步棋可是相当的妙啊,因为以前这个周延儒就跟东林复社不对付,现在罢了官,能重新启复,料皇帝也想不到他投靠了复社。当然,这也明复社现在力量有多强大,以前的敌人现在都投靠了。</p>

“钱牧斋先生的字,真是好啊,在下这个外行都能看得出来。看来钱老先生可是对周老板寄予厚望啊,天天向上啊。不他了,就咱们合作生意的事,要我没有诚意,那真是冤枉死老儿了。不错,现在市场上就是六十两银子一斤虫草,都有人愿意买。那是因为你这次带来的虫草少,满足不了南京的需要,价格自然就高了。等明年你带来一两万斤,南京甚至周边市场都会饱和,人们自然不会出现在这么高的价格来买了。所以价格下降是必然的。而且,上万斤的虫草,需要到别的州府去开店铺去卖,成本也会增加的。我出二十两银子一斤并且预付五成货款,已经很有诚意了。”徐久远突然和气起来了,搞得周康石一头雾水。</p>

不过他的似乎也有一道理,那就是市场容量的问题。江南有钱人是多,但并不是钱多人傻的那种,而是相当jīng明的。今天他们愿意出六十两银子来买虫草,那是因为这几年根本就没有人能从康区贩运到江南来,大家一直缺货,毕竟物以稀为贵嘛。如果市场上突然供应增加十倍,虫草也就没有今天那么珍贵了,虽然它的价值还在。</p>

但江南甚至整个南直隶、浙江和江西,这三个富裕省份一年消化个几万斤完全没有问题。几万斤的零售额也就百多万两白银,这对明末民间藏银上亿两的这三省来,实在是意思。看来这个老子还是在骗我,我周康石也不是那么好骗的。毕竟自己可是十分清楚江南上层社会对虫草的追逐,不管是风liu老才子钱谦益,还是正人君子瞿式耜,收到自己的虫草礼物都是非常激动啊。</p>

“徐大掌柜好头脑啊,不过你的算法可不太准确。光是南京、镇江、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淮安、扬州这十个府,还不包含府下面的州县,哪个府没有几十上百家身家超过十万两银子的,只要这些家庭中有都出来买个二三十斤虫草,一年两万斤完全可以消化得掉。还有其他州府,比如湖广还有那么多王爷,一家就能买几百上千斤。所以,只要有心经营,就是十万斤都卖得掉,而且价格还不低。毕竟是好东西,供应再多也不会掉价。”周康石并不认可徐久远的法。</p>

“周老弟不愧是个jīng明人,但是你这样的算法也不太准确。并不是每个富户都愿意买这么多的虫草的。十家富户中有三四家买就不错了,一年在江南两三万斤应该是足够了,再多就卖不出去了。而且价格也肯定卖不了今天这么高。”徐久远反驳道。</p>

“两万斤可也不是数目,我还不一定能贩运来两万斤虫草来江南。也就是,只要我供应不超过两万斤的虫草,价格应该就不会下降了。毕竟,按照你的法,江南的有效需求,也就是想买又能买得起虫草的人每年大概能买两三万斤,所以五六十两银子一斤对他们来完全没有问题。”周康石毕竟学习过市场经济理论,知道有效需求与供求关系,而且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所以继续跟徐久远辩论。</p>

徐久远恨不得给自己一季耳光,什么两万斤,结果被周康石抓住这。这个周康石毕竟在南洋做过生意的,起来还头头是道的。</p>

“这样,我给你加价五两银子,每斤二十五两白银,并且预付款提高到六成。再加我也赚不了多少。”徐久远咬牙道。</p>

“低于三十两我就要亏本,如果预付款低于八成,我贩运来的虫草数量就会很少,也许只有几千斤。”周康石继续讨价还价。</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