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三国之贾诩> 谋略家——贾诩(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谋略家——贾诩(转)(1 / 2)

三国之贾诩 三国之贾诩 更新时间 2021-11-24

 在战乱叠起的三国时代,一大批叱咤风云的智谋之士乘时而起,在东汉倒塌的废墟上纵横捭阖,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他们各为其主,施展其机敏的判断力、诡谲的权变和神妙的计谋,参与三国间你死我活的斗智斗勇,把人类的智慧表现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如果没有这些运筹帷幄的谋士们的jīng彩绝伦的表演,这段光彩夺目的历史就会一下变得黯然失sè。魏宰相贾诩就是这众多谋士中的一个姣姣者。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三国演义》中,大多数智谋之士如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都经过了作者的深艺术加工,唯有贾诩这个形象保持其原汁原味,可以,他是一个不需润sè的历史传奇人物。</p>

寒门才子临危不乱</p>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县(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出生于一个庶族地主家庭。贾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家庭,世居武威,历代未出过高官。贾诩自幼聪颖,读书能过目成诵,尤其是他才思敏捷,遇事颇能随机应变。因此,家人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光耀门庭,出人头地。</p>

但是,当时的选官制度主要是察举制,即各地人才须由zhōng yāng和地方主要官员推举,经过考核而任以官职。察举的标准非常笼统,加上缺乏严密的考核制度,这使朝廷的公卿守相等官员有机可乘,他们推荐出来的人大多是私人门生故吏,或是地方贵族子弟。寒门子弟虽有真才实学,也难以登上仕途。由于贾诩出身低微,所以他在20岁以前一直默默无闻。</p>

当时,有位名士能慧眼识英才,他就是汉阳人阎忠。阎忠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当他在凉州武威见到贾诩后,两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阎忠是一位才智超人的有识之士,在桓帝、灵帝年间,他就断定东汉王朝已是“难佐之朝”,就像一块朽木不可雕凿。他与贾诩气味相投,从贾诩的谈吐中,他认定贾诩是汉高祖刘邦的智囊张良、陈平一类的人物,足智多谋,才识远在一些徒有虚名的士子之上,rì后定能成大器。于是,阎忠四处奔走,播扬贾诩的才华。</p>

由于阎忠的夸赞,贾诩的名声逐渐传扬开来。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贾诩终于获本郡推荐为“孝廉”,被朝廷用为郎官。自此,23岁的贾诩踏上仕途,他从遥远的西北边地来到东汉都城洛阳任职,满怀喜悦地领略这一都会的繁华。可是,贾诩很快就失望了。此时的东汉王朝宦官专权,朝政败乱,皇帝公开卖官鬻爵,有学之士备受打击迫害。贾诩看到这些情状,感到前途渺茫,不久即称病辞职,黯然还乡。</p>

没想到,一场飞来的横祸正等着他。就在他途经禥县(今陕西陇县南)时,当地的氐族人正在发动叛乱,贾诩与同行的数十人全被其扣押。氐族人把他们当作战俘看待,要将他们一个个活埋。当轮到要活埋贾诩时,贾诩急中生智,对那些叛乱者:“你们不要将我活埋了,我是护羌校尉段的外孙。如果我家得知我被你们抓住了,必定会出重金来赎我出去的。”氐人听了,顿时相顾失sè。原来,时任东汉宰相的段在延熹年间(公元158—167年)曾担任护羌校尉,在西北数次打败羌人,威震西土。贾诩与段虽同为武威姑臧县人,但并不是什么亲戚关系,只是他临危之际突生一计,想借段之威名来震慑氐人,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没想到此计果然凑效,氐人大惊之下,不仅不敢动他一根毫毛,而且还温言抚慰,嘱他不要让其“外祖父”大动干戈,并礼送他出境。就这样,贾诩运用自己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本领,保住了自己的xìng命。</p>

神机妙算不得其主</p>

返回家乡后,贾诩便闭门不出,潜心读书,躬耕陇亩,蓄以待时。</p>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原凉州豪强、时任中郎将的董卓受命至陇西攻羌。他乘机派人至老家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招兵买马,壮大势力。当时,以黄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已在全国各地爆发,东汉政权岌岌可危。贾诩作为功名心很强的封建士大夫,认为匡危济难、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到来了,便投身于董卓的军中。但在最初几年间,贾诩人微言轻,才华受到压抑,不得其志。</p>

这时,朝臣张济之侄张绣对贾诩:“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先生怎么不快走啊?”贾诩忧虑地:“现国家有难,我怎能离开呢?”他认为李催等人得志,是因为自己当初所献计谋造成的,现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他有责任尽量减少这些人的危害,徐图挽回。</p>

李催又来向贾诩问计,想把汉献帝及大臣们劫持到军中。贾诩连忙劝阻:“不可。胁迫天子是大不义的行为。”但李催不听,劫持皇帝为质,烧毁宫殿城门,大肆抢掠。郭汜则劫持公卿大臣。双方继续交战。不久,李催军中发生哗变,一些将士保护汉献帝逃了出去,终于摆脱了李催的控制。</p>

历经李催、郭汜之乱,长安由繁华的都市变成了一片废墟。面对此景,贾诩痛心疾首。因为,他当初迫于无奈之际定计起兵攻长安在先,而后发生的种种变乱他又无力去制止,他感到自己难逃助纣为虐的骂名。他痛恨李催、郭汜等罪恶之徒,所以在献帝出走后,他将自己的官印和绶带弃掉,偷偷携家属出了长安,去华yīn(今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投奔屯兵于此的段煨。</p>

宁辑将军段煨与贾诩是同乡,知道贾诩能谋善断,对他非常热情,把他留在军中出谋划策,为自己争夺地盘服务。由于贾诩智略过人,段煨军中将士都非常尊敬他。段煨为人心胸狭隘,见贾诩的威望越来越高,便害怕起来,表面上对贾诩礼数周全,内心里却处处提防他。</p>

看到段煨如此忌才,贾诩认定他也不是成就大业的人,决心另投明主。原董卓的部将、骠骑将军张济驻军在南阳,张济死后,其侄张绣统其军,驻兵宛城(今河南南阳)。贾诩在长安时就与张绣相得,因此便想投奔他。有人劝贾诩:“段煨待君甚厚,君为何非离开他不可呢?况你的家都在这儿,今后怎么办?”贾诩胸有成竹地:“段煨多疑,对我心有疑忌,礼节虽厚,但这是靠不住的,rì子久了就会为他所害。我如果离开了,他心里一定很高兴,并希望我在外面为他联结更大的势力,以结为外援,因此,他一定会厚待我的妻子儿女。而张绣身边没有能运筹帷幄的谋主,极愿得到我。如此一来,我的家室和我本人就都可以保全了。”</p>

在一个深夜,贾诩乘夜sè潜出段煨大营,被张绣所派的人接走。到南阳后,张绣待以晚辈对长辈之礼,甚为恭敬。贾诩出走后,段煨果然很高兴,并继续善待其家属。一切与贾诩所料分毫不差。</p>

在张绣处,贾诩得以大展才略,而张绣也对他放心任用,言听计从。只是张绣实力弱,在群雄割据的夹缝中很是被动。贾诩劝张绣连结荆州牧刘表,结为外援。张绣同意了,即委派贾诩亲赴荆州服刘表。在荆州,刘表待之以客礼,对贾诩的主张也很赞同。一番交谈之后,贾诩认为刘表是一个庸才,和平时期可以位列三公,而值此战乱之际,刘表缺少权变,遇大事疑而不决,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不过,与这种人连和,倒是一个很安全的对策,不怕被他吃掉。</p>

就在贾诩刚到南阳不久,张绣就面临着一次生死考验。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雄霸之气十足的曹cāo即率15万大军向张绣逼来,大有踏平南阳之势。曹cāo,沛国谯(安徽亳县)人。父曹嵩官至东汉太尉。曹cāo在汉桓帝时即入仕为官,为人机jǐng有权谋。黄巾起义爆发时,曹cāo被任命为骑都尉镇压起义,因功迁升为济南相,后为东郡太守。董卓专权后,他招兵买马参加了征讨董卓的行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cāo被地方官拥为兖州牧,镇压青州黄巾军,势力rì壮。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自李催军中逃出后,辗转到达洛阳。曹cāo便乘机迎献帝至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随后便四处征讨诸侯,势力弱的张绣成为其首先攻伐的对象。</p>

贾诩见张绣兵不过万,的确不是曹cāo的对手,便劝张绣暂时投降曹cāo,以避其锋芒,待机东山再起。张绣从之,派贾诩至曹cāo营寨通好言和。曹cāo见贾诩应对如流,非常喜欢他,yù用为谋士。贾诩:“我以前跟随李催,得罪了天下的人;今从张绣,言听计从,我怎么能背弃他呢?”完便告辞而去。次rì,贾诩引张绣至曹cāo处,表示降服之意。随后,曹cāo即领兵入宛城屯扎,并将部分军队分屯城外,寨栅相联10余里。</p>

曹cāo初到宛城,竟强令张济爱妻前往曹营侍寝。对此,张绣咬牙切齿,愤恨不已。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张绣依贾诩之计率兵偷袭曹cāo营帐。曹cāo猝不及防,慌忙上马出奔,右臂中箭,坐下马也被shè死。正在危险万分之际,曹cāo的长子曹昂纵马赶来,跳下坐骑,扶曹cāo上马,曹cāo才得以逃脱。这一仗,曹cāo损兵折将无数,其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及得力猛将典韦都死于乱军之中。曹cāo遭此败绩,损兵折将,无可奈何,只好率军退回许昌。</p>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cāo为报此仇,率军再攻张绣与刘表的联军,沿途势如破竹,直抵南阳城下。张绣退守城内,闭门坚守。曹军围城攻打,以土填其城壕,在城边作梯凳,并架起云梯攻城。曹cāo还亲自骑马绕南阳城窥望南阳的守备情况,寻找其破绽,而后传令军士在城西门角上堆积薪柴,会集诸将在那里指指。</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