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汉末之天下> 第436章 日薄西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6章 日薄西山(1 / 2)

汉末之天下 几回春秋 更新时间 2021-12-27

 三月中旬时,刘凡率领亲卫、荀攸、田丰等人率先离开了大青城。

关羽、徐晃等人整军随后。

临行前,刘凡向黄忠下达命令:“全力控制上郡以南,陈兵于上郡至北地郡边界洛水旁。”

……

归途之中,荀攸于刘凡左右,两人马匹慢跑,在用言语交谈。

“现吾军进驻上郡,移民迁治,不须三年,就能化焦土于沃野。只是吾在想,上郡南面,隔着数山数河,便是秦中。”

刘凡向身边的荀攸说道。

秦中,即关中的雅称。

在后世被称为“渭河平原”。

关中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之间,西起陈仓,东至桃林之塞。关中平原西窄东宽,长千里。

这个时代被称为“天府之国”的不是有着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

而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

时人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关中之地,东北为桃林之塞,扼守着黄河渡口风陵渡。

东临函谷关,西接大散关,南拒有武关,北有萧关,关中于四关中央,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

在商末时,关中被称为西岐,周文王、周武王凤鸣岐山,依靠西岐伐纣,创立了八百年的不世基业。

秦的始祖被封在关中之后,依靠依靠函谷关防守六国,励精图治,然后逐步吞并,彻底的统一华夏,立下开天辟地之功。

高祖刘邦得关中,以关中为根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成立了大一统的大汉王朝。

“莫非大将军有意解救关中的百姓。”

荀攸疑问,关中之地,而又因其水土肥沃,人口稠密,物产富饶,地理位置极佳,乃是绝佳的帝王之基,所以又被野心勃勃之辈,称之为“龙起之地”。

尽管河套年产五谷不比关中少,但在战略意义上,远比不上关中。

“不错。凉州豪强羌族叛乱不休,不仅凉州百姓受苦,还波及关陇一带。若吾能先拿陇地,再入关中,打通萧关,直通河套,再并北地。届时,就能将整个黄河上游接在一起。依靠河套和关中源源不断的为吾提供粮食。”

刘凡说出了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

“将军使黄忠将军屯兵于上郡南,就有此意?”荀攸说完,又摇了摇头,道:“关中之地,吾等无法直接兵入。陇地汉胡杂居,民风彪悍,氐族、羌族皆于此一带。不调集重兵,怕入不了这崎岖之地,更入不了关中的西门户,萧关。”

萧关位于关中西北,特别是萧关故道,是西北入中原之咽喉。

萧关建立在六盘山口峡谷,有泾水相伴。极易扼守。

上郡南面相临关中,因为山势、河流原因,上郡至关中几乎无路,不适合大军行走。

也就是想入关中,兵马必须入西北的萧关。

但上郡可以直趋北地郡,以北地郡为跳板,入凉州各落。

汉军从上郡入陇,与南匈奴寇掠汉境一样,行一条路线。

“大将军既然想南下清君侧,不论如何,都不能先取关中。天子在洛阳,百姓都希望英雄能铲除奸佞。大将军若重兵压长安,一则出师无名,二则辜负了天下百姓对您的期望。”

荀攸又向刘凡上言道。

刘凡以仁义名,现怎能在百姓水深火热之时,放弃清君侧的机会,去占领关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