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1 / 2)

河中落叶 戴辞 更新时间 2021-12-27

 第三章

懵懂的童年和小学生活

平淡而远离外部世界的童年

人的生活中,只有所出现的比较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事件,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并使人事后有很多回忆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童年生活好像非常平淡,他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

好像当年在家里堂屋的土墙壁上,会写有一些“毛主席万岁“的字样。那就是他上学之前最早认识的字。

他童年有一件记忆深刻的糗事。曾经有一次在他只有几岁时,早上他还没起床时,他的那个经常到他们家来玩的姑表哥,就来逗他玩,并帮他穿衣服。他内急要大便,但不好意思说出要上厕所、要大便这样的不洁的事情,只说一些家人才能听得懂的隐晦的替代词(诸如“肚子痛”之类)。当时与他在一起帮他穿衣服的表哥,做为外人不能理解他隐含的意思而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加糟糕的是表哥根本听不懂他的本意,还去揉他的肚子,结果他被非自己意志所能控制的物理力量所击败,使得他站在床上就哭着将大便部分地排在了裤子里。所以人有的时候还是要充分评估各种顾虑的后果,确定能承担那种顾虑的后果后,再决定具体的作为或不作为。否则可能会因小失大。他那次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为了维持小面子,丢了大面子。

由于他们家相对偏僻、独处,他平时很少见到外人,所以他小时候特别怕生人。他家左侧几百米处,有一条与通向他家的小路垂直的田埂小路。有人不时会从那条小路上走过。每次从他家门口远远望去,有人从那条小路上由远往近地走过时,他都会赶紧躲进屋里,等估计别人沿着那条路又由近走远了之后,他才敢重新从屋里出来,在门口继续玩耍。

平时有客人来他们家,他也会采取回避的态度,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后,才会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如起来。

记忆中有过他二哥带工厂的一、两个同事来家里玩,甚至曾有过来家里与他们一起过年。他平时在家里好像会唱很多小歌曲,包括后来学到的革命样板戏的唱段。但记忆中有时是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让他鼓起勇气,在外人面前唱歌,而且好像有时如果气氛没到位,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让他开口唱起来。

当时很少有好的食物。当家里有客人,或逢年过节时,他母亲在厨房做好吃的东西时,有时他会待在锅台边,先尝吃一点为快。

上学

他上小学时,一开始根本没有教材。他记得当时上学去读书,是背着一个很小的小包,里面正好装一本当时流行的毛主席语录小红宝书。

第一年刚到学校不久时,他曾经与一个同学发生过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一本正经的肢体打斗外。除此之外,当时刚开始读书比较有意义的经历,他只记得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教他们认数字1、2、3时,他看到3时,想到了“这个字好像弹簧啊“,因此一下子就记住了怎么写这个字。后来他听专家说,孩子聪明的重要一点,是要有丰富的联想能力。回忆起来,也许那是他最早表现出一点与众不同的联想能力的地方。

他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应该是当时的运动期间,又重新开办学校的时候。当时开办学校的目的应该是要普遍性地让学龄儿童有地方可去,并至少认识一些字。所以当时开办学校的重点,已经不是文化教学质量问题了。之前为了维持教学质量,他们整个公社范围内,只有一个小学。重新开办学校时,变成每个村都有小学了。老师都是临时凑来的,教室也是启用的一些闲置的屋子。他记得先是在一片民房中的一个房子里,读了很短的时间,再搬到另一个老房子读了一段时间。最后在他读三年级左右时,村里在一片山坡上开辟了一块地,建了几间连着的土屋,专门作为小学教室。当时的运动结束后,开办学校又重视教学质量了。因此村里的学校后来又全部撤销了,教室房屋也就荒废了。几十年后他有一次自己开车,专门去那个地方去看过,但是一点当年学校的痕迹也没有了。

有一段时间,他们上学时,学校只提供空房间而已,可能还配有一块黑板和粉笔。其它的东西都得学生自己从家里拿来。课桌基本就是砖石垒起两个“桌腿”,上面架一块木板。凳子则由学生每天背着上学和回家,以免隔夜放在教室被人偷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孩子们总是能找到自得其乐的方法。除了惯常的各种徒手游戏外,他们还曾在乒乓球流行的时候,在那样的课桌上打乒乓球。

即使是后来集中兴建的茅草棚教室,墙体也只是围起来的土墙,上面留了门洞和窗户洞而已,并没有真正的门或窗户。所以冬天坐在教室里上课,冷风吹起来,与教室外面是一样冷的。

由于缺乏教室,也由于学生人数和老师少,有一段时间他们是复式上课的。也就是几个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由同一个老师,先上高年级的课,然后再上低年级的课。他只和高年级的一起上过课,也许是因为后面年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多了一些,可以自成一班了。这种复式上课方式的好处,是像他这样学习比较好的,对高年级课程赶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非正式地听一点高年级的课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