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之小兵也疯狂> 第四十章 讲武堂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 讲武堂1(2 / 2)

李文得到鼓励,信心大增接着道:“我以为,不战而降之根本原因就是主将对军队的影响力太大,这本不是坏事,可是一旦将领或死或叛,一军皆散,战力只系于主将身上,此亦正是为何军队若然被伏击,纵然人多亦无济于事,将找兵,兵找将,整支军队就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诸葛亮听闻词语,兴致盎然地开口了,“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文此时已经没有刚才的拘谨,侃侃而谈:“以一军为例,主将指挥副将,副将指挥校尉,层层如此,如臂使指,灵活自如,若主将不在,副将代之,副将不在,校尉代之,以此类推直至屯什长,则无论伤折任意一指均不损其余,军心仍在,故我认为应开办讲武堂,花大力气培养一军之中下级军官,使之成为我军之基石。”

讲武堂!诸葛亮沉吟不语,在消化着李文的话,现下各种行军布阵基本知识,弓马武艺,谋略计策,均靠个人机缘,或是悟自行伍之中,或是得人传授,零零碎碎,杂乱无章,是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眼看军中宿将年龄渐长,蜀中地少人稀,如何比得上中原人才之增益。若是开办讲武堂能试得一法,让一些颇有潜力的年轻才俊系统学习,或可为西蜀觅得一二大将也未可知,且李文所言确有道理,最不济亦可令目前军中下级军官成长起来,提升各营战力。

诸葛亮本就颇晓练兵,初出茅庐之际便为刘备精训三千新野新兵,今闻李文之言,深以为然,主意一定,一扫沉吟之色,神采奕奕,探身而起对着李文施礼说道:“鹏飞大才,一席话振聋发聩,孔明多谢赐教!”诸葛亮这番举动把李文唬得团身弹起,忙不迭地扶起诸葛亮,口里念叨着:“使不得,使不得,军师折杀鹏飞也!”诸葛亮立身微露笑容,轻拍着李文的肩膀,“鹏飞,你当得。你先有两熟水稻之功,后有讲武堂之议,此皆富国强军之大策,我非为自己,乃为汉中王,为蜀中百姓,为大汉谢你。”略顿了顿,又道:“鹏飞,你之想法大妙!然只训下级军官殊为可惜,依我之见,当可同时招收世家子弟及寒门子弟,或于中有大将之才也未可知。”

李文听诸葛亮之语,分明是赞成的了,大喜拜服道:“军师高见,是我所虑不全,既如此,或可再招些能工巧匠,专司器械,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知军师钧意如何?”

“于我心有戚戚焉!”诸葛亮平素甚少玩笑,今日巡视至此,见此县好气象,又听得李文好建议,心里极是高兴,也来了句俏皮的,李文与诸葛亮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大笑起来。

笑罢,诸葛亮注视着李文,“鹏飞,放你于此县,屈才了,可愿操办此讲武堂?”

李文蠕蠕地迟疑了半响,怯声道:“军师,我乃待罪之身,放于此处不足两年,今欲我为国训练干才,恐未称其实。”

诸葛亮忍不住大笑,“鹏飞如此才俊,竟也不免俗套吗?汉中王深知你之才具,前番磨难,实为《蜀科》推行,亦为雕琢璞玉,你岂不知?”

听的诸葛亮如此说,李文不禁面皮红了一红,慨然说道:“既军师如此说,我便不做此惺惺态,谨遵军师吩咐便是。”

诸葛亮点头赞许道:“如此方为将军本色,我回成都便与汉中王建言,任命文书旦夕便下,你可早做准备。”<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