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096章 镇守使(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96章 镇守使(七)(2 / 2)

回到民国当大帅 张涛1985 更新时间 2022-01-20

王振宇随后宣布了湘西镇守使的管辖范围内的最新行政区划和行政制度:</p>

湘西镇守使下设三府十二县;辰沅府,府治凤凰,下设凤凰,辰州,叙州,沅州四县;黔阳府,府治黔城,下设洪江,泸阳,黔城,安江四县;靖州府,府治靖县,下设会同,靖县,通道,绥宁四个县。</p>

县一级自治,成立县议会。</p>

成立辰沅行政公署,黔城行政公署,靖州行政公署设专员,主要起督导,巡视,监察作用,公署下设财政,司法,审计,规划,文教,农林,工商七个督导组。</p>

各县县长则由商会,教育,村寨,镇代表组成的县议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民主到县,村一级允许宗族和民族势力继续存在,前提是不违反法律。</p>

镇守使府下设政务署(含交通处,文化教育处,卫生处,建设规划处,农林处,工商处)律政署(含司法处,廉政处,检察院,审计处),内务署(含禁烟局,内保总队,调查处,档案处),财政署(含财务处,税务处,稽查总队,物资处)。</p>

同时组建湘西地方法院和地方议会。。。</p>

一条条最新命令均以湘西镇守使的名义被迅速发布出去,而刚刚高升湘西镇守使的王振宇则忙着在这些命令上盖印。从这一刻起,坐拥湘西之地的王振宇已经有资格被人称大帅了。。。</p>

王振宇当上了湘西镇守使,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他就看到了省政府给他发回来的命令。原来这个镇守使府被要求放在凤凰,这让王振宇很是惊讶了一回,为什么是凤凰啊?</p>

其实谭延闿在这里是留了心眼的,因为他知道凤凰目前根本不在王振宇的控制之下,所以他故意下这道命令,打的主意就是想引发湘西地区新一轮的混乱。</p>

而王振宇也发现自己虽然升了一级,但是实际控制的地盘还是靖州和黔阳两府之地。</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绝对不能允许在自己的地盘范围内存在独立势力,王振宇大声喊道,全然不顾自己也是谭延闿地盘范围内的独立势力。</p>

对于凤凰,后世多次去旅游的王振宇还是十分了解的。凤凰这个地方真的很不简单:</p>

凤凰古称镇竿,唐宋以前基本上是苗族控制的地域,因人口膨胀宋明以后朝廷通过征战和军垦来到这里。不断的移民,不断的战争,逐步形成了苗汉分界线。几百年来不断的苗汉冲突和战争使这里常年拥有一只军队,因地名镇竿,故称“竿军”。</p>

在凤凰,只要涉及它的历史,你就无法忽略本城居民对他们先辈的荣誉最为经典的表述: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清咸丰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湘军中,竿军部队“虎威营”在首领田兴恕率领下,转战十几省,历二百余战皆胜,所向披靡,被曾国藩命名为“虎威常胜军”。竿军兵勇喜欢在左臂刺上“虎威常胜军”的青字,攻城格斗时,常赤裸左臂,挥刀跃马,自家人互相呼应鼓舞士气,敌方则见之丧胆。在攻打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时,田兴恕与同乡人张文德等带头爬上城墙充当攻城尖兵,庆功领赏时,凤凰官兵两人升为提督,六人升作总兵,另有副将九人,参将十一人。凯旋之日,这些人带着朝廷赏赐的黄金白银绫罗绸缎,带着从天京王府里掠来的古玩家私衣锦还乡,前呼后拥吆三喝四,那叫一个光宗耀祖扬眉吐气。留在闭塞小城驻守老营的兵丁对这些一步登天的兄弟内心是何等羡慕,思来想去,认准了只要冲出凤凰,满世界去厮杀,提督、巡府的花翎说不定也有机会顶上一回。假使以性命拚得了一官半职,晚年解甲归田,居家纳福,则可以蓑衣斗笠垂钓春江,擎苍牵黄狩猎秋野,曾经沧海之人,凡事不在心上亦不在话下。那些并不走运的竿军官兵,一生以青年时代的骁勇气概为荣,倘若不曾战死沙场,也不曾以战功换取红绿顶戴花翎,到了年老体衰之时孓然一身甚或沦落为乞丐,尚要寻找机会将左臂上的刺青亮上一亮,对孩子们摆一摆爷爷当年灭“长毛”时何等英雄荣耀。</p>

这看似鼓舞人心的荣誉,其实联着一段悲剧性的历史,那便是由清末实行的“屯田养勇”制所造成的“全民皆兵”的畸形社会形态下凤凰人的生活。乾嘉苗民起义后,清政府在已损毁南方长城沿线修建汛堡、屯卡、碉楼、炮台、关门一千几百座,其中凤凰境内修筑了八百余座,征得屯田六万亩,养屯丁四千,战丁一千,苗兵二千,共计七千人之多,加上朝廷绿营总镇约四千人的兵额,当时凤凰十万左右的人口有一万人常年兵役在身,比例高得惊人。屯丁分田到户,且耕且守,战丁专事操练,由屯田佃租中拨粮关饷,数以万计的凤凰人就这样被屯田的绳索牵在朝廷的战车上,以致使当兵吃粮成了世代传统。凡有兵役的人家门口,都钉上一块白木小牌,上边用红字记有服役人的姓名、年岁和身份。在街头巷尾一路看过去,几乎家家都有这么一块“光荣牌”,并可按月各自到营上领取一份银子和一份口粮。“地皆屯田,民皆兵籍”的状况,断绝了凤凰人另操他业的一切通道,只剩下以血肉之躯来换取生活这一条路子可走。</p>

如此这般,凤凰人尚武成习就毫不奇怪了。当本城还处在边防要塞位置的时候,军旅的粗犷气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小城人口。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了看兵营里的士兵舞枪弄棒,喜欢看大人猎取野猪或豹子宰杀了来分肉,喜欢看杀人割下耳朵挂在墙上,还喜欢看宗族家长把不守妇道的年轻媳妇绑来沉潭。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唯一可以想到的发达之路就是当兵吃粮,靠了自己的不怕苦和不惜命混出人样,成了一名军官,甚至成了大官,然后衣锦还乡。还没长到桌子高,他们就已经在稚气十足的游戏里,自封为将帅,弄得街头巷尾冲冲杀杀喊声一片。这些孩子等不到成人就入了伍,竿军里多了一个懵懵懂懂的新兵,家中的饭桌上也少了一张永远填不饱的嘴巴。年轻的凤凰兵被崇尚武功的强大传统裹挟,带着对锦绣前程的无限向往,在战场上拚死奋战,甚至把一腔热血都喷洒在异乡的土地,也无怨无悔。</p>

不过竿军的结局就有点悲催了,解放后,他们本来是接受了我党招安的。却不知道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也许真是国民党特务挑拨离间,也许是南下干部工作太粗暴,结果就折腾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湘西剿匪,一打就是三年,把整个湘西都打烂了,把竿军也打成了历史,并且获得了湘西土匪的光荣称号,而真正的湘西土匪则光荣下岗待业了。。。(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