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在娱乐圈的边缘疯狂试探> 第四十二章 印象华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印象华夏(2 / 2)

“《印象社稷坛》”</p>

“社稷坛”</p>

苏景大吃一惊,上午出门的时候都还没有消息的,再看一下时间,中午十二点的消息,现在是下午两点多,仅仅两个小时就冲上了热搜榜前十,话题阅读人数过亿,谈论过百万。</p>

恐怖如斯!</p>

大致看了一下,苏景才知道韩伊娜说得“动作有点大”是什么意思,这何止有点大啊。</p>

由华夏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华夏宣传部监督,联合各大媒体平台、以高兴为首的音乐团队共同举办“印象华夏”的主题活动,苏景写给高兴的《印象社稷坛》作为此活动的第一首推荐曲目。</p>

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首都天安门广场西北侧,我国古代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作社,把祭祀谷物神的地方叫做稷,所以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场所。</p>

社稷坛是一座三层的方坛,用汉白玉砌成,自下而上逐层收缩,坛面上铺垫着五色土,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分别象征五行。中央有一“社主石”,象征“江山永固,社稷长存”。</p>

2018年7月,首都文物局表示,社稷坛被确定为首都中轴线申遗遗产点。</p>

恰巧,在这个时候出现一首以社稷坛为主题的歌曲,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不失其意境,这首歌的歌词中把社稷坛拟人化,化用了清代大学者孙星衍所写的“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p>

宁希竹反复听着这首歌,看着屏幕里的mv,仿若看到一个历尽风霜的沧桑老人,他的眼神平静无波,看着人世间的兴衰盛亡,荣辱浮沉。他就安静坐在那里,波澜不惊,迎来送往,孤独而又沉稳。</p>

又宛若,无数的人在等待,那个刚烈而又繁荣的盛世再度回归,屹立在世界的顶峰。大华夏啊,江山错落,有塞北孤烟,有小桥流水,有风清月白,有繁华浮生。她氤氲的画中江海,她孕育的花腔婉转,她托起的文明璀璨……</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真好听!”宁希竹不知道是第几次点击播放视频了,苏景都已经吃完方便面在纠结要不要把零食也吃了。</p>

“是啊,歌词是看上去好像在写儿女情长,但是这么大气的意境,又怎么会是小家子气的儿女情长呢?”韩伊娜也感叹道,这种大气的抒情古风歌曲实在太美了,她看着苏景,眼神迷离。</p>

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讨论,有不少人动了要去社稷坛看一看的心思,也许这就是高层的动机吧。</p>

而高兴和苏景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苏景,《炫境》的风头还没过,如今《印象社稷坛》接踵而来,他所创作的两首歌引起的话题霸占了热搜榜前十的七个位置,综合起来引起了几千万的讨论,一下子声名大振!</p>

网友们讨论着讨论着,忽然并不满足仅仅知道苏景的名字,他们还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创作出这几首唯美的歌曲。</p>

很快,苏景在故宫演唱《礼仪之邦》的视频和照片便在网络上再次传播开来,但由于灯光并不是很明亮,苏景的面部模糊不清,自然不能满足广大网友们的要求。</p>

于是,在苏景的微博底下,继“万人血书哀求改名”后,又一个“万人血书哀求爆照”被顶上了评论热门。</p>

苏景当然没有傻愣愣的爆照,而是苦着脸对两个女人说道:“该走了吧,下到山脚就该吃晚饭了!”</p>

因为汽车停在西门那边,所以苏景三人没打算走去南门那边看,而是从原路下山。</p>

“哎呀,都坐了这么久了?”宁希竹看了一眼时间,失色喊道。</p>

韩伊娜也感觉时间过得很快,玩玩手机两个小时就过去了。</p>

苏景脸上笑嘻嘻,心里……你以为呢,我都把零食吃完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