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在娱乐圈的边缘疯狂试探> 第三百七十九章 却是送我的新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九章 却是送我的新歌(2 / 2)

“别杀了,别杀了,老子酸了还不行吗?”</p>

“难道你们没发现吗,《追光者》这首歌其实就是追星狗表白爱豆啊!!!大嫂这个头号粉丝锁死了!!!”</p>

“有一说一,确实不错”</p>

“有错不说,确实一一”</p>

……</p>

手机屏幕的光打在宁希竹的脸上,苏景侧着身子看到宁希竹嘴角上扬,不用想都知道评价不错了,于是笑着说:“这下放心了吧?”</p>

“放心了,放心了。”宁希竹连连应道,心里却是美滋滋,就刚才她还看到有人说她唱功不错呢!</p>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虽然是后期处理过,但这也是制作的一个环节,尽管处理的地方有些多。</p>

不过这种被夸奖的感觉,还真叫人有些不好意思呢。</p>

第二天,《追光者》的热度才真正爆发开来。</p>

首先是曲作者欢欢转发了苏景的微博,附言道:“歌词是苏景的一个粉丝写的,记得当初小竹让我帮忙写曲,我看到歌词就喜欢上了。”</p>

这个消息让苏景的粉丝们高.潮了,还真是粉丝写给爱豆的,而且还是和他们一样都是苏景的粉丝。</p>

回过头来再看看苏景的博文,“不是我的新歌,却是送我的新歌。”</p>

谁送的?</p>

在欢欢转发之前,他们没有想太多,先入为主认为是宁希竹送给苏景的。</p>

但现在,还要加上苏景的粉丝。</p>

是的,这群不要脸的在解读作词人为什么起名“追光者”的时候,把自己代入进去了,说作词人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每一个苏景的粉丝都是追光者。</p>

hek tui !</p>

随后,温悦佳、黄萌、骆华玉等人轮番上阵,给足了面子。</p>

张宝伦更是艾特了华音奖官微,隔空喊话:“明年的最佳新人奖,给不给。”</p>

华音奖官微的答复也很有意思,“@苏景你怎么看?”</p>

顶流明星带来的热度让《追光者》相关的话题在各大热搜榜上高居不下,歌曲的各种数据噌噌往上涨。</p>

但高流量高曝光率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于此,在下午,网云音乐官博发起一个话题讨论,顿时引起众多网友的讨论,同时也把《追光者》的热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2020,愿我们都能成为追光者#</p>

其实早在月初的时候,央视新闻就在微博上主持过一个这样的话题,“小时候以为的2020”,得到了将近四亿的阅读量,和差不多五万的讨论。</p>

2020,这是一个极具未来感的数字,曾频繁出现在大部分90后的小学作文里。</p>

在他们的想象中,2020年的汽车可以在天上飞,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人类可以乘坐宇宙飞船走遍宇宙……</p>

想象中的场景很多都没有实现,当初怀揣着梦想的那群孩子依然还在为生活奔波。</p>

正值新旧年交替,很多媒体都对今年的新闻进行了年终盘点,其中就包括那些成年人崩溃的瞬间、催泪的瞬间、温暖的瞬间……其实这一年并不特别,这一代人也不特别,但人们的悲欢并不总是不相通的。</p>

一名网友曾写道: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到了极致。从沉默到崩溃,似乎就在一瞬间。</p>

所以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网云音乐发起的这个话题在短短几个小时里,一度冲上热搜第一,收获了近7亿的阅读,和过10万的讨论。</p>

甚至在当晚,不少官媒和官方也参与到讨论里,其中人民日报官博带上这个话题,发表了2019年的最后一条微博。</p>

“#2020,愿我们都能成为追光者#生活总有光照耀着你继续前行。愿我们都能成为追光者,怀抱热爱,怀抱希望,继续追逐梦想,不辜负每一份努力,向拼命奔跑的自己致敬!2019,再见。你好,2020!”</p>

在这个话题之前,《追光者》的热度虽然高,但在大多数网友看来,这只不过是一首治愈系情歌,喜欢这首歌也不过是觉得好听,或者图个新鲜。</p>

但在网云音乐的引导下,《追光者》似乎有了深刻的内涵,正如苏景的《光》一样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p>

而这也是网云音乐所期待的,人们一旦有了这种观念,再回头去看《追光者》的歌词,就会不由自主地深入解读,然后会发现,原来这首歌在很多场景都适用啊,歌词中的“你”,并不一定非得是人,也可以是理想、信念、希望、善良这些自带发光的东西。</p>

梁欣怡在写下这首歌词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这些,甚至于作曲人欢欢、演唱者宁希竹、制作人苏景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发展。</p>

但就苏景看来,他是乐意看到这种变化的。</p>

他一直认为,流行音乐是有厚度的,应该和摇滚一样,给听众带去一些什么,或者反思一些什么。而不是狭隘地把它当成是一件商品,一种消遣时间的娱乐方式。</p>

娱乐至死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人们好像都不愿意去关注那些沉重的话题,好像不再愿意去抗争。</p>

如果说一开始他只是单纯的喜欢唱歌,那么到现在,他的心态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p>

他要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态度的歌曲来,不奢求能改变什么,因为他深知,要用音乐去拯救别人,是绝对做不到的事情。</p>

但至少,他可以用音乐介入现实,将他的思考转化为作品并且表达出来,以思考带动思考。</p>

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被流行化,被标签化。</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