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宋行> 第一百一十一章 字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一章 字验(2 / 2)

宋行 六军 更新时间 2019-09-05

李鹞子:“我懒得费这个脑子,反正将军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照我看,部队还是要打仗的。”

“好,就这样,准备开拔吧。”杨华不想让他们争论下去,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部队必须上战场同金人较量一番。遇事,大家可以讨论,一旦决定就只能执行。军中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他杨华。

部队开拔的时候,杨华又找古松说了一次调杨志过来的事情。他装出很随便的样子对古松说:“我这里缺人,龙卫军新建,没什么人才,你手下的那个杨志不错,借来用几天。你也知道,我需要人参赞军机。这个杨志做过西军军官,又通军律法,武艺还成。”

古松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大摆其头,“将军,君子不夺人之好。你缺什么人,一千五百人尽你挑,打主意打到我这里了,什么道理?参赞军机,我不就是你的虞侯吗。杨志是我下属,我是你下属,不一样?”

部队出发前,有个好消息串来。去隆德府买种子地人回来,有了这批种子,流民今年的口粮算是有着落了。

两万流民同时开荒,到三月播种季节前应该能开出三万亩生地,也不知道这年头的粮食作物产量如何。

一声令下,一千五百龙卫军隆隆开拔。

一个老者带着一群百姓拦住杨华,他们都跪在地上。老者还将一碗酒高举过头,大声道:“林虑县的父老乡亲前来送龙卫军将士,为将军壮行,愿我大宋男儿马到功成,立不世功勋。”

“为将军壮行!”几十个百姓同时大喊。

杨华有些感动,忙从马上跳下来,一把扶住老者,温言问:“老人家,快起来。”

老者大声说:“将军。请喝了这碗酒,听说将军要出征杀敌,我十几户人家凑了十五斤上好糯米,这才新酿出这坛上好美酒。请将军饮了此酒。”

杨华更是欣喜,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有这样的声望了。说句实在话,他的名声也只开封人知道。还被取了个杨俘虏的外号。可在林虑,因为杀伐果断,百姓畏他多于尊敬。今天居然有百姓前来为自己送行,叫他如何不欢喜。

他忙端起陶碗,一饮而尽,高举着已经喝干的酒碗,大声说:“乡亲们的心意,我杨华感激不尽。都起来吧。”

“谢杨将军!”众百姓这才拍着身上地土站了起来。

杨华扶老者走到一边,“老人家。这里风大,天气又冷,你还是回去吧。”

“将军有一事小老儿不知当问不当问……”老头欲言又止的样子。

“但问无妨。”杨华温和地笑着。开玩笑地说:“当然,若事关军机大事,我就不能说了。”

老头子忙道,“不是军队上的事,小老儿又不懂。我想问……想问。”

“说吧,说吧。”杨华将鼓励地目光落到他身上。

老头子一咬牙:“请问将军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这个……说不好,你也知道,打仗这事没个准。”

“还请将军早日凯旋,早些回来。”老头子胆子大了起来。小声在杨华耳边道:“将军,我们新开垦的地实在贫瘠,村子里的人都指望着龙卫军的茅房呢!”

“啊……”

气愤地回到队伍之中,杨华半天没说话。

“怎么了?”梁红玉关切地问他:“刚才你们说什么了?”

“说……说了些农家肥的事情。”杨华恨恨地说:“老百姓的觉悟还真他娘地低啊!”

到傍晚时分,龙卫军总算回到阔别已久地相州城。听到龙卫军回来,汪伯彦大喜,亲自出城迎接杨华,这让杨华大感意外。

北宋时军人地位极低,在品秩上。杨华和汪大人平级,但实际上,杨华一直都以下属自居。彼此都很习惯这样相处。

汪伯彦穿着一件宽大的官服,骑着一头大叫驴,在一群人地簇拥下迎了上来。才一段时间不见,汪大人好象老了许多,满脸晦气,面颊上居然长出了两团蝴蝶斑,大概是内分泌失调。雌性激素大量分泌的结果吧?

看到杨华大军的到来。汪知府伸手在大叫驴屁股上拍了一巴掌,朝他冲过来。

虽然内心中对这个地方官很不以为然。在杨华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北宋官僚,心机深沉,胆大妄为,却又不肯承担责任。但因为汪伯彦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还是相州的地方官,龙卫军驻扎在人家地地盘上,怎么说也得看他的脸色。

杨华微微一笑,一把抓住那匹驴子的缰绳,“汪大人慢些,我地马凶,可别摔了。”

果然,话音刚落,杨华座下的战马见那头驴子靠来,一声长嘶,就要发作。若不是他大声呵斥,没准还真把汪知府的驴子给踢了。

汪伯彦一声轻笑,道:“恭喜杨将军凯旋归来,如此我相州再无匪患了。”

杨华忙说声不敢,“这都是大人你在相州运筹帷幄之功,若没有大人的粮秣支援,并派出大量乡丁和民夫,这仗还真打不赢。”

汪伯彦见杨华如此恭敬,心中高兴:“军情紧急,我们边走边说吧。对了,盐路之事可有眉目。”

正是三月,连日艳阳天,路上积雪都已融化,人一走到路上痛苦不堪。看来,金兵选择这个时侯退兵是明智的抉择。他们那么多人马,又携带大量辎重,走起来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不过,春风拂面,却让杨华和汪伯彦感觉非常舒服。二人都是宽衣大袍,走在队伍前有些风度翩翩的味道。

听汪知府问起着事,杨华忙将这事情同他说了。他有些担心地说:“汪大人,眼看着金人大军就要从相州过境,这仗一打起来。我们的盐运回来卖给谁呀?”

汪伯彦哈哈大笑,有马上压低声音说:“茂先,你是军人,这经济事务你却是不了解的。越是打仗,盐卖得越贵。我还怕宗望不来呢。他一来,你今年地军饷,我今年的夏秋两税就算是有着落了。”

杨华也不觉得宛尔。

打仗的事情固然不好,不过看这个汪知府好象不惧金兵,这一点让他颇觉得意外,“对了,宗望的部队到哪里了?”

“听说已经过了黄河,现正在安利军境内。”汪伯彦笑道:“我看金人归心似箭,我相州城墙高厚。他们上一次都没能打下来,这次估计也只绕道而行了。”

“呵呵……”原来他还不知道宗望要取相州的粮草啊。不过,这也正常,一个小小地方官员,自然不知道这种紧急军情。杨华善意地提醒他,说:“汪大人,我刚接到小种将军的军令,让我移防相州,据说宗望要打相州城。”

“啊!”汪伯彦差点从驴子上摔下来,浑身颤抖地说:“我说磁州宗泽怎么这么急要带兵过来,还说什么磁、相两州驻军、乡勇都要统一军令。原来是这样。”

“宗大人要来?”

“已经在路上了,估计明天就到。”<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