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突如其来的册封,文府上下随刻又忙开了。</p>
原本,舒眉安排妥当的行程,被彻底打乱。用文曙辉的话来讲,就是他们此番南行,不再是个人行为,朝廷还赋予他们一项新使命——代表泰宁帝安抚刚刚回归的江南百姓。</p>
如此一来,他们此行所到之处,还要代朝廷体查民情,替天子广布恩泽。</p>
这突如其来的改变,让舒眉不得不推迟出发的计划。</p>
接下的日子,她进宫接受宫廷礼仪训练,而父亲文曙辉却到紫宸殿列席御前会议,跟朝廷一帮重臣商议南边诸事。</p>
原来,有人担心江南再出变故,提出要派钦差及官员,尽快到南方接管政务。</p>
这跟舒眉此行本无任何关系,临了,太傅施靖给项忻出了个主意,说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到那儿之后要想顺利交接,恐怕得指派熟悉本地,且信得过的官员才行。</p>
这条件一经提出,让朝中大臣都犯了难。</p>
自打丙子之乱高世海篡位,南边举起反旗跟北边分庭抗礼,已经数年过去了。熟悉江南的那帮旧臣,要么归附了南楚以及后来的薛博远,要么已经辞官引退了。</p>
这上上下下,哪里还有熟悉南边政务,又信得过的大臣?</p>
于是,施靖就举荐了季贯良,不仅自己作保,还拉了文曙辉和舒眉出来作证。</p>
该人选的提出,其他人自然无异议,有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却不甚赞成。</p>
“其他方面尚可,不过资历略显不足。”宁国公齐屹听到施靖提议,要派那位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官员走马上任,他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之前他最高的官阶,才不过七品的县令,提升一级,领一府政务尚显稚嫩。要他辖几省的百姓,只怕有些困难……”</p>
对于季贯良的背景,齐屹早派人调查过,知道此人的来历——乃竹述先生的高足,跟他四弟齐峻还是同窗好友。施太傅在江南供职时,曾跟他有些往来。</p>
宁国公的担忧,立即引起其他大臣的附和。</p>
大楚开国以来,江南就是天下的粮仓,民间还有“苏杭熟,天下足”的说法。</p>
虽然,先前朝廷已派了唐将军,随葛曜南下接管了防务,可作为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季贯良的资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不足以坐上江南总督如此重要的位置。且不问本人能力如何,就算他十分能干,能将江南地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可跟镇守那边的同级武官沟通起来,只怕还会有不少问题。</p>
于是,大家争来争去,江南总督一职,到江南送来的奏章到达的第七天,还是没能确定最终人选。</p>
最后施靖一拍脑袋,把主意打到即将南行的文家父女身上。</p>
“微臣这儿有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只不过,就怕有人会推辞。”说完这番话,施靖将目光,转到宁国公身上。</p>
齐屹一脸莫名。</p>
施靖随后说道:“此人的资历,论起来比季贯良要老一些,而且,出身公卿世族,从小在京城里长大,跟唐林几家少将军,想来都十分相熟……”</p>
他把这些条件列出,众人皆被勾起了好奇之心。</p>
朝廷还有此等人物,自己怎会不知道的?而且,在场的先前怎会无人提及?</p>
齐屹更是诧异:“谁啊?还有此等人物?本公怎地记不起来了?”</p>
施靖笑了笑,跟坐在上首项忻道:“陛下,宁国公胸怀坦荡,一心为公,竟然让自家兄弟都回避了。古人有云:‘举贤不避亲’,微臣提议,就派宁国公的二弟齐岿,担负起此等重任吧!”</p>
人选一经说出,在座众人恍然大悟。</p>
虽然,大伙都听说过此人,但见过的少之又少。据说,当年老国公爷齐敬煦过世,这位齐二爷守制三年后,期满又回到了任上,从此以后再也没来过京城。在南楚兴建之初,他曾被任命为徽州知府,后来,薛博远逼逊帝项昶下台后,为了稳住朝局,还特意拉拢过齐岿。</p>
齐岿颇有骨气,先是宁愿被软禁,都没曲膝变节投靠薛家。后来跟齐屹派去的人接上头后,虚以委蛇接受了薛家的拉拢。在葛曜在金陵发动政变之时,又配合对方稳住了南边的朝局。</p>
此次葛曜送来奏章,把南楚旧臣清点过一遍,还特意提过齐岿的功绩。</p>
眼下,施靖把他单独拎出来,推举为江南总督一职,也算事出有因。</p>
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宁国公,等他作出回应。</p>
“不行,虽说他的资历,比季贯良稍稍深一些,可任总督一职仍显不足。而且,他多年未回京城,甚至连陛下的面都没见过,如何能及时领会上意?”齐屹怎么也想不到,施太傅会竟然将二弟推上前来。他半点犹豫都没起过,当场就回绝了这一提议。</p>
连着两个人选都被齐屹淘汰,施太傅显得很是为难的样子。</p>
坐在上首的项忻,见大家争论不休,就是形不成一致的意见,不由叹了口气,说道:“想不到,收复江南这么难的事,都让王叔办成了,最后竟然会卡在官员派遣上。要不,就把那块地方划为王叔封地,让他自己打理算了……”</p>
“万万不可!”一听这话,施靖惊得从座上站了起来。</p>
与此同时,对面的齐屹也加入劝阻行列:“此事事关重大,望陛下三思!如果那样,以后只怕会有更大麻烦!”</p>
在座其他大臣,也均表示忧虑。</p>
关于赐予王公封地,大楚开国之初不是没有先例。只是到圣祖爷驾崩之后,几家王爷为了争位,曾联手起来对当时的储君发难,出现过长达五年之久的“三王之乱”。那个时候,烽烟四起,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后来,先帝花了二十多年,才让局面稳定下来。</p>
现在天下尚未统一,泰宁帝就轻率作出此等提议,如何不让人忧心忡忡?!</p>
思忖良久,施靖心底一横,对项忻道:“为今之计,还得陛下出面,请出一个人来。”</p>
泰宁帝微感惊讶,暗道,原来你心里早有合适人选,为何到此时才提出来?</p>
不仅他困惑难解,就连齐屹以及其他几位大臣,也都将纷纷将目光挪到施靖身上。</p>
“到底是何人?爱卿不妨直言!”收敛起异色,项忻身子微倾,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p>
反而,施靖这边则是一脸愧色。</p>
只见他朝项忻行了一礼,又跟其他人拱了拱手,歉然道:“原本,微臣不该把主意打到他身上的。不过,刚才各位大人一番争论,数来数去,江南总督这位置上,似乎除了文大人,再无其他合适人选,可他已经……”</p>
后面的话,他不用说出口,在场之人没谁不明白的。</p>
曦裕先生已经跟陛下辞行,打算“告老还乡”,准备回祖籍著书立说,且已得陛下首肯。</p>
这本是铁板上订钉的事,岂能反悔?!</p>
况且,文曙辉此次回乡目的,是要回曾经的谪贬之地将亡妻的坟冢迁回祖籍。想那文氏一族为大楚朝作出的牺牲,之前谁也没把主意再打到他身上,虽然有人也想到过文曙辉。</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殿中顿时出现短暂的静寂。每个人的心里,都在做相应的权衡,尤其是跟文家有关系的几位。</p>
这样的沉默,差不多持续了一盏茶的功夫,待项忻都有些等不下去时,突然,一道支持的声音响起。</p>
“太傅的提议,微臣赞成!”</p>
这话一出,在场诸位将目光转向声音发出的所在。</p>
只见齐屹一脸肃然,视线在众人脸上扫过后,站起身跟泰宁帝行了一礼,道:“微臣认为,江南之地对我朝十分重要,非文大人这样持重之人主持不可。且不说南楚朝当初的设立,就是此人跟威远伯、唐将军几位筹划的,在南朝旧臣那里有不错的威望,就是他跟几位将军的交情,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过的。最重要一点,以文大人跟陛下的关系,无论传达圣意,还是代为转奏民意,都是最佳的人选。”</p>
齐屹的话一说完,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泰宁帝,还是与会的其他人,对这提议莫不表示赞同。</p>
“太傅大人为何不早些提出来,害得咱们磨蹭了这么久……”</p>
“是啊,早提出文大人不就得了,南朝的政务,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人了。”</p>
“施大人是有苦衷的。你还不知道吧?文大人此番南下,为的是给亡妻迁坟,你难道忘了,文夫人娘家姓什么?”</p>
“唉,我看,他们着急回祖籍,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迁坟那么简单……”</p>
趁着齐屹的表态,众臣七嘴八舌在下面议论起来。</p>
项忻见此等情形,心里越发沉重起来。</p>
先生怎会把主意打到他妹婿身上?</p>
谁都知道,舅公去意已决,还是早在北上之前,就萌生过退意,何苦又将他牵扯进来呢?</p>
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宁国公竟然也同意。</p>
这位不是一直企图将文家几位留在京城的吗?如果他们在江南定居,姨母更不可能回到北边来了。到时,念祖表弟岂不真的要跟宁国府分开了?</p>
想到与舒眉一家从此天各一方,项忻心里就难以平静。</p>
他从小先离开母妃,后来又失去父皇。这种与双亲离散的苦楚,没人比他心里更清楚。</p>
原先,他借着太医院的奏请,给舒眉加封 “护国公主”,就是替她将来回京铺下后路。</p>
可这样一来,姨母岂不更有理由江南在长住,不再想着回京了?</p>
见众人反应激烈,齐屹心底有了笃定。</p>
“不如这样,先请文大人暂代总督一职,培养几位接手之人。即便他将来真的要归隐,到时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挑来选去,还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怕项忻迫于某种压力,不肯答应,他决定先退让一步,让文曙辉接了这差事再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