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秦殇> 正文_第139章 第二十章:歧路多歧(九十七节)1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正文_第139章 第二十章:歧路多歧(九十七节)139(2 / 2)

秦殇 李华忠 更新时间 2022-02-07

易铭见有楹联为:“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觉得还有点意思。

一行人过了大堂,穿过二堂院,到了二堂,和大堂一样,均为五间七架,屋面兰瓦兽脊,梁栋檐桷、青碧绘饰。在二堂屏门上方有金字大匾,上书“清慎勤”三个大字。易铭无心而发,说了一声:“好!”,众人出于礼貌,皆跟着点头称是。

时有陪同易铭一行进衙的老夫子,存心要为难一下易铭,就迈步上前,拱手礼毕,说道:“主公,在下听人说主公才高思敏,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无一不晓。主公是否可赐一楹联,高挂于堂上,以示训诫,我等当奉为圭臬。”

易铭知道,这范旷老夫子肯定会站出来存心为难一下自己,所以他不等范旷说话,易铭先问范旷,易铭道:“范老先生,这“清慎勤”三个字,你说好不好呀?”

得到易铭垂青,居然询问于他,范旷众人面前长了脸,于是很激动,就说道:“主公,好是好,可惜差一幅好点的对子,在下听人说主公才高思敏,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无一不晓。主公是否可赐一楹联,高挂于堂上,以示训诫,我等当奉为圭臬。”

易铭听了,早知道他要这么说,就故作风雅,佯装酝酿一番,随后信心满满道:“我看题这句吧!上联为:“养天地正气,”下联为:“法古今完人。”怎样?”

那老夫子听了大惊,眼睛放着光,沉浸其中,不住品味,周遭也有不少文人听了,惊叹的语气竟轰然作响。那夫子摇头晃脑,沉吟数遍,大声对众人叹道:“各位仁兄,主公所题,气势磅礴,非寻常人方能有如此气度胸襟。老夫觉得此言似曾相识,有文天祥正气歌的影子。实在是高!实在是妙!……。”

看样子这范老夫子于这群人之中,自是翘楚,所以连他都称赞连连,给予首肯,导致余下这一行人中,不管懂与不懂,也只好跟着起哄称奇。

易铭正内心得意,不料耳边传来李千秋话说道:“这帮酸儒不好对付,你可得小心,后世的文章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应个急,本无不可。但你要小心,千万不要把前人已经面世的文章拿出来说成是你的,以免出丑。”易铭看了李千秋一眼,很是惭愧,又深为感激,自个儿点了点头。

易铭得意洋洋,被这帮人簇拥着又到了三堂,三堂匾额上书“清如镜水”。左右的楹联分别写着:“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这副颇具哲理和警示意义的对联。一行又评头论足,流连一番,就过了三堂。

向后进到后花园,那老夫子又说道:“主公风雅,在下佩服,这后花园是日常居住消遣之地,可惜历任县令,没有留下好的文墨,甚为遗憾。在下看这里缺少几幅对联,于是就有个不情之请,烦请主公赐予些则个……。”

易铭听罢,又看了范旷一眼,心里说道:你还没完没了啦是吧!看样子我不抄袭些后世名人的大作,侵犯一下人家的知识产权,你这家伙是绝对不会服气的。

于是易铭脑子里想了想,只顷刻间就有了答案。他胸有成竹地对那夫子及众人说道:“这个容易,诸位看这两句如何?上联题为:“清言宣至理”,下联让我想一想,这个这个,就“雅意发高文”吧!”

易铭两句说完,众人稍加回味,无不以为精妙,所以大声说着:“好!”、“妙!”、“高啊!”那夫子也念了一遍:“清言宣至理,雅意发高文。”回味再三,摇头叹道:“主公果然发的高文,在下佩服!在下佩服!”

易铭又走到书房门前,说道:“我看这里可以书一幅楹联。”他见众人有些急切期待的眼神,心里不似先前那样慌乱,于是有条不紊说道:“我看这里可用这一幅:“上联:“能清心则荣辱不惊,自古修身须淡泊。”见那夫子及众人尚在细细品味。易铭又说道:“下联为“不审势即进退皆误,从来处世要超然”。横批:“歧路无为”。”

此联一出,众人震惊,这下就如同炸了锅,交口称赞了好一阵子,在场众人对易铭文采,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接着此联,易铭摇头晃脑,再题一联,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然,这是两百多年后林则徐林老先生所撰。

只有易铭和李千秋两个心中有数,易铭无非是剽窃了后人名作,却紧要关头用在了此处。

李千秋见众人对易铭钦佩不已,于是走上前大声说道:“各位,肃静肃静,请听在下一言,主公不但喜好对子,诗词造诣,上追唐宋,亦是一绝,大家要不要一听为快呀?”

易铭见李千秋这样一说,明白接下来自己要剽窃龚自珍的大作,易铭想了想,说道:这个好说,我前头曾经写过一些,你们看这两篇怎么样?”易铭不等众人回答,自个儿念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及“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龚诗《己亥杂诗》中的两篇,在场众人怎么会知道,这两首诗在易铭的时代,也是几乎人人皆知的名篇。虽然易铭这样做显得不太地道,但不管怎样,大凡好的作品是放诸天下都会有共鸣的。易铭吟诗过后,随行众人均啧啧叹奇,越发对他敬重了。易铭看见李千秋也悄悄竖起大拇指,表情怪怪,但对易铭抄袭别人作品之行为,还是相当赞许。以至于易铭内心里想:以后可要多多的给他们吟诗作赋,最好都是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好诗词,让他们在自己面前永远低头认输、自愧不如,感叹自己笨笨,甚至怀疑人生。

易铭对了几副好对子,又兴趣盎然现场作诗两首,随行有此雅好的几个文士,不知从哪儿寻得纸笔,将刚才易铭大作,满怀敬意地记着。余下还有几个,找来一张椅子让易铭坐了,然后围在易铭身旁,舔肥卖乖的话说了不少。正在此际,韩三跑进来跪报,说大堂宴席已准备就绪,来请易铭一行赴会。又说县衙前老百姓都陪着李马丁将军跪着呢!均求情让主公饶恕李马丁。

易铭听了韩三一说,方才想起李马丁的事情,想着自己一句话,李马丁就跪了半天,心里有些愧疚。连这种高大威猛、一身横肉的家伙这么怕自己,看来这厮还真把自己当他的主公了。易铭又想到:外面那么多的老百姓也陪着跪在地上,给这个李马丁求情,如此看来,李马丁做事为人只是方法简单、行为暴戾了一些,群众基础应该还是可以的。易铭想清楚了,不复犹豫,赶紧吩咐韩三,传下命令,饶过李马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