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差别(2 / 2)

从世界里走出来 少一斤 更新时间 2022-03-27

我们总是有这样的人。有钱人讨厌穷人,穷人有什么好,除了皮囊,一无是处。反观有钱人,除了皮囊,一无是处。城里人讨厌乡下人,乡下人有什么好,除了种田什么不会,脏兮兮的有伤风化。乡下人也不喜欢城里人,除了赚钱什么不会,没有粮食坐吃等死啊。好学生多数远离差等生,这些个混混,打心眼里藐视。差等生很自觉的不去打扰好学生,谁知道你们将来是不是祖国的栋梁,他们聚集到一起,度过青春的时光。都是中国人,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三六九等。很多人告诉我,这本来就是有的,你又何必说出来。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农民伯伯变成了朋友,果然是越活越年轻了。

我们的百姓靠着薪水,靠着庄稼一年的收成,终于是不停的进进出出。消费拉动了生产总值,可是百姓还在劳碌的生产。有的首富富可敌国,可也有人说每个国人都捐一块钱便是13亿。干活的人看着领导们的工资和自己的工资的差距,为什么会比我高呢?我们不是说好的多劳多得吗?我们竟然被自己的理解所信服,人家用的是脑力。

上完了大学,我们才明白,人的学历是这么重要。我们从小都是在一批批的淘汰,大家以为学习考试,是成为“上等人”的唯一途径。然后我们可以有完整的等级规划,没有任何教育的学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一本,二本,三本),研究生,博士生。

逢年过节,各路亲戚是不是都问孩子在哪里上学,上几年级之类的话。或许我们难以启齿,可是这是为什么难以启齿。因为等级的观念便是先从我们自己开始的,潜意识里觉得我们不如别人。

我们完全可以在共事时称赞别人这点做的不错,值得大家学习。但我们并不能因为他是某某某便产生敬畏的心理。然而,中国人心理最有意思的一点便是盲从。不是没有主见,或许只是“被打的是中国人,围着看的还是一群中国人”。不管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中国人都还是中国人。可是便在这里,小学生是小学生,大学生还是大学生。

国人们不停的攀比要分个高下,父辈不允许后辈来往。为什么?自家过得好了,娶亲不过门当户对,兄弟也要看人处。而后辈并不觉这个就是杜绝来往的理由。女孩子们多数喜欢高富帅,为什么?现实告诉她们,一笔稳健的“投资”至少比盲从的“看上”要好上十倍百倍。纵然当初的“看上”有一天超过“投资”,爱情也成为了回忆里的笑谈。

我们有时候想避开,可是没来由的总是如影随形。又像是病毒,会传染,又致命。我们总是劝别人不要戴有色眼镜,然而,其实眼镜一直就在眼眶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