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异域纵横记> 第七十回:传诗重温中国梦,厉兵再振炎汉魂(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回:传诗重温中国梦,厉兵再振炎汉魂(下)(1 / 2)

异域纵横记 文衍 更新时间 2019-11-05

 话说赵矜收纳中华名士,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请他们各展所长,为炎汉兴起与中华文化的传播效力。一般的“名士”,往往是些清淡误国之徒,名声无非都是互相追捧而来。因此赵矜本来对于“名士”一词颇怀忌惮。不过,看这几位名士,应该是名副其实,至少他们都不仕元廷,心怀故国,忠心和气节可鉴。

于是赵矜给他们都安排了职位。周密为太医令,汪元量为太乐令,刘辰翁、余景仁做翰林学士。至于关汉卿,是赵矜还是一介游子时就认识的,正所谓“贫贱之知不可忘”,敕封为王兄。关汉卿自由散漫,不爱担任官职,赵矜便由着他。黄道姑呢,考虑到没有王姑的说法,再说她是个朴实的劳动妇女,不爱头衔也不爱官职。赵矜遂不封她,给她等同于五品官的俸禄,让她不用管任何杂事,专心从事发明与生产指导。

随着黄道姑的到来,炎汉的棉纺行业立时得到脱胎换骨般的发展。黄道姑有六种棉纺机械,在这个时代是独步天下的先进发明,只要有足够的原料,足以令炎汉军民不愁衣裳。海都汗国控制下的中亚是优良的棉花产区,炎汉既与海都汗国结盟,可以与之进行棉花贸易。另外,阿塞拜疆的气候比较温暖,适合种棉花,今后亦可成为炎汉主要的棉花来源地之一。经过了南征战役之后,阿塞拜疆与炎汉的关系更加密切,经济上正可互补。

除了棉纺以外,毛纺也可以同步发展。棉花在炎汉几乎没有适合种植的地方,羊毛、羊绒却是可以自给的原料。黄道姑以前是在海南生活,海南只有棉纺,因此她发明的都是棉纺机械;现在可以请她一并发明新式毛纺机械,触类旁通嘛。

这样一来,炎汉的“丰衣”已经指日可待。那么“足食”呢?炎汉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粮食亩产偏低;农业人口又缺乏,无法开垦太多荒地。牧区则以养马为首要任务,牛羊退居其次,因此肉类、奶类的产量也不太高。到现在,农牧林渔猎各业加起来所生产的食物,只能勉强供应军民平时所需。一旦行军作战,粮草大量消耗,就不足了。在赵矜领导起义之初,新城里囤积有大量粮草;到如今,旧粮渐渐吃完,新粮补给不足,仓库渐空。

粮食问题,何其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军队屯田。二、夺取产粮区。三、扩大粮食贸易。

要屯田,需要相对和平的环境,军队不必太多调动,才能安心屯田。像玄黄三年这一年里,炎汉战争频繁,全**队几乎调了个遍,有的还调了两遍、三遍,怎能屯田?

要夺取产粮区,须先确定目标。距离炎汉比较近的大型产粮区有三个: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欧平原南部。前两者一个在海都汗国手中,一个在伊儿利汗国手中,不要想望。后者即现代的乌克兰一带,是前苏联的粮仓,如今主要是在基辅大公国控制下,罗斯托夫公国也控制一部分。因此,炎汉未来的矛头所指,即是这一个地区。

要扩大粮食贸易,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夺取出海口!陆运粮食非常费力,成本非常高昂,只有通过海运,才能大量进口粮食。罗斯托夫公国正当炎汉的出海口。

“罗斯托夫必须拿下。”赵矜已不知是第几次跟重臣们念叨:“不拿下不行。我国粮食入不敷出,照这样再过两年,人民可不一定吃得饱饭了!”

可是攻打罗斯托夫,势必又要耗费大量粮草。而且打下罗斯托夫,即与基辅大公国大面积接壤。基辅大公国是东斯各国的首脑国,拥兵十几万,倘若与炎汉发生冲突,大打出手,炎汉的军粮能否经得起消耗?

开国已经三年有余了,没有发生严重灾害,算是运气。可是今后谁能保证不会发生灾害?倘若发生灾害,粮食大量减产,又该怎么办?

因此炎汉尽管征战接连得胜,国土不断扩大,基本的生存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实际上仍处在相当危险的境地。

“罗斯托夫人挖伏顿运河,进度很慢。照这样下去,估计得明年八月左右,才能完工。”赵矜与重臣们商议:“那么,我决定明年之初抓紧时间实行屯田,京营部队与民兵出动五万人开荒。荒地开垦出来以后,用民兵轮流耕种,平时保持五千人在田间照料作物,农忙季节再调人手帮忙。你们觉得怎样?”

司农卿虞默道:“主公所言极是。屯田乃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矣。”

太仓卿刘仕德道:“可于四郊加建仓库,就地收储,不需搬运入城,节省人力。”

他们群策群力出主意。司寇卿张翰忽道:“主公忘了?俘虏可用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