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重生风云> 第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1 / 2)

重生风云 novelfy 更新时间 2020-08-17

 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和她——心中的女神,记忆中的初恋情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近。是的,越来越近,自己现在好紧张,好兴奋,风云突然觉得自己的手指早已握紧了拳头,手心上全是粘粘的,湿湿的汗水。

自己真的是太紧张了,就像一个初哥一样,好歹自己也是一个拥有“今生记忆”的非凡人,风云在心中自嘲,但似乎一点也没有平复激动不已的内心。什么是爱,拥有着一生经验的风云现在是完完全全又一次地体验到。爱情是红尘中最美丽,最绚烂的东西,从古至今吸引着无数痴男怨女飞蛾扑火。

前生不能拥有,今生一定要把握!风云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道。

一行人走到了女孩的面前,风云率先闪出身子,伸出手,表达了希望与女孩握手的意愿,“你好,我叫风云,是F大经济学院今年的新生,很高兴认识你。”

话语十分的简洁明了,有点意思,挺和女孩的胃口,不像先前几个上来搭讪的卤男子,都以为自己是新生不认识路,要帮自己去报道,注册。切~~~全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怀好意!虽说自己是新生,但昨天已经在蓝蓝的指引下,完成了注册事项。这个蓝蓝都11点了,怎么还不来?(蓝蓝是女海的好友,在上海就读T大,比女孩早两年就来到了上海。)

眼前的男生给人的感觉很干净,虽说不上十分英俊,但也算的上相貌堂堂,看着眼前伸出的大手,女孩狡拮地笑了。哼,让你一直盯着我看啊,我就不理你,女孩对面前的大手无动于衷,眼睛还不时打量着面前的男生。

风云也笑了,眼前近在咫尺的女孩像记忆中一般的聪颖,看着女孩恶作剧般的表情,风云的笑意更浓了,保持着手伸出的姿势,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女孩,闻着女孩身上传来那淡淡的少女幽香,不觉痴了,醉了。应了那句老话:色不迷人人自迷!

惊讶于男子的风度,女孩有点释然,自己怎么突然变得小家子气了?这可不是自己的作风啊。女孩伸出手与风云握了握,自我介绍道:“我叫楚玉,F大新闻系今年的新生。”同样的简单利落。

又继续地聊了一会儿,楚玉的好友蓝蓝也到来了,深知适可而止重要的风云很明智地做出了不再继续打扰的决定,虽然内心十分的不舍,但却是必须。在互留了联系方式后,双方就此别过。

在身边刚才一直没发什么声音的马英开始打趣风云:“兄弟们都没想到吧,我们宿舍这么快就出了情圣!呵呵,小弟自认也是走南闯北看过不少道道的老江湖,但一与我们小云相比,真是自叹不如啊!”

身边的兄弟们也纷纷点头道是,马英看有了“帮凶”,气焰更是嚣张,拍拍风云的肩,学着老江湖的口吻说道:“兄弟啊,今天的中饭,呵呵,你准备怎么着落啊?”王凡,萧品他们在旁边也是一脸的贱笑。

风云为了配合场景,装作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给地主老爷交租的样子,回答道:“几位大哥,不就是中饭嘛,兄弟我管饱。哦不,不,不,兄弟我管满意,还不行吗?有什么要求几位老大尽管开口,不要客气。呵呵。”

一脸的愁眉苦脸引得哥几个哈哈大笑。马英更是乐得不行,“小云啊,真是人不可貌像啊,没想到你小子比我还逗,哈哈!够贫的你啊!”

哥几个酒足饭饱后,风云告了个罪,说是家里有点事情,要回去一趟,大家知道他家在上海,没说什么,就是让他晚上早点回宿舍,好凑足人打牌,经过了12年的束缚式教育,身边也不再有长辈指指点点,新生们都觉得应该在大学的开头好好放纵一下自己。

答应下后,风云急匆匆地离开了F大。

从银行取出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压岁钱,大约是3万5,再加上考上名牌大学后父母与各家亲戚给的奖励,大约是11万5,正好凑足15万。有时候生活真的很另人感慨,90年代中期的上海,国企职工的月收入在700左右,而风云一个刚刚进校的大学生却身怀15万巨款。或许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吧。

股票——整个90年代让整个上海,甚至整个中国为之疯狂的投资工具,是风云决定积累资本的第一站。

对打好这第一场战役,风云十分地自信,记忆中的自己整整一生搞得都是经济类型的工作,呵呵,也算是专业对口吧。

风云对股票,期货,外汇都十分地有研究,但正是这种学术上的严谨和钻研害了他记忆里的整整一生。

在2010年,风云以上海市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发表过一篇名为《再审视21世纪初中国股市的制度性弊端》的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此章读者可跳过不看。)

政治上有术语“权力不受监督,必然产生歧途,滋生腐败”。

在证券市场上“设限越多,就越容产生歧途”。

股市是自由经济的产物。首先看看我们的股市问题的结症到底在那里?

股市的制度性安排和结构性矛盾。

中国股市由于市场准入(国有企业优先发股,禁止和限制私有制企业发股),股权不平等(发起人股以暂不流通为借口低成本折股,而对公众发行的流通股发行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和非流通股价格),违法发行(同次发行股价不同已经违反了证券法),以及充斥在发行上市和交易整个流程各个环节的欺诈和腐败,完全不能看做通常的市场经济下的股票市场。对其分析和改造,也需要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市场投资者,更需要准确把握市场各主体的赢利机制和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分析、预测和操作的战略和战术。

中国股市是政府掌握控制的,非市场化的。财政部是所有国有企业及其股份的最终总持有人,它的持股成本是投入企业的净资本以及企业的累计赢利留存,也就是企业发行股票前的净资产。中国IPO的流程,首先要对以前的资产重新评估,一般评估增值都在50%以上,再按评估后的净资产折股。而流通A股的IPO价格,通常都在发起人股(绝大部分是公股)折股价格的4倍以上。也就是说,大家合伙开公司做生意,一部分有特权的股东投资1元就相当于无特权的股东的6元,而特权股东只需要做一个模糊的暂不上市流通的承诺就可以了!特权股东的股份虽然“暂不上市流通”,却有3种合法的赢利模式和3种不合规不合法但却很难被追究和制止的赢利模式:

合法赢利模式:

1)分红。特权股东的低成本,如果上市公司稍微分一些红利,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并仍然拥有股份(典型是用友软件600588)。

2)协议转让。协议转让一般能够以转让时的净资产价格达成协议并获得财政部批准。但此时的净资产已经因为流通A股的高价IPO大大垫高了,此价格一般都在特权股东原始投入的3倍以上,获得净利润200%以上!

3)通过配股/增发/转债等各种再融资手段继续高价发行流通的A股股份或准股份(转债),而特权股份自己却对这样的“权利”敬而远之,绝不参与!继续大幅度垫高特权股份自己的每股净资产。

不合规不合法赢利模式:

1)直接非法占用上市公司的资产和现金等,掏空上市公司。

2)通过非市场化的价格的关联交易,套取利润。

3)让上市公司负责担保承担实际责任,大量套取资金。

这3种赢利模式虽然不合规不合法,但由于特权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和地方政府的配合以及监管机构的软弱,实际上广泛存在而且很难制止。

以上分析了特权股东(非流通股东)以及其总持有人财政部的赢利模式,我们看到是系统化流程化的“暴利”!在这个系统化流程化暴利的面前,特权股东必然无法与流通股东利益一致,无原动力去通过尽力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去获得经营工商业的普通的利润率。

特权股东(财政部)的底线只有两条:

1)对于已上市公司,尽量保证再融资资格,尽量避免退市。但对于上市公司和流通股东的真正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不关心。

2)对于未上市待IPO的,其IPO价格底线是发行前特权股(非流通发起人股)的成本--评估增值前净资产。所以许多股评家叫嚣大盘不能走低,必须创造并维持牛市才能符合“国家”(财政部和国有股东)的利益,是多么荒谬!按评估增值前净资产这个底线,股市即使跌到500点财政部通过中国特色的IPO仍然是赢利的!只不过赢利少一些而已。这就是去年财政部高高兴兴按发行IPO价格减持的原因!(这个价格太暴利诱惑了!)

大家经常看到,对于未上市公司(赢利的公司),财政部一般按净资产价格(不搞泡沫的评估增值)或者稍微溢价就转让了。例如赢利非常好的上海贝尔,不但以不高的价格转让部分股份,而且让对方以1股的优势取得控股权。财政部对待洋鬼子真是慷慨啊,为什么却对全部股份公司真正做出重大贡献的A股国民小股东那么残酷无情呢?为什么可以把深发展5元卖给外国人而流通A股股东想出5元都买不到呢?

根据特权股东(财政部)的这两条底线,股市当前的下跌并未动摇其赢利机制和模式,它不会在这个点位救市的。真正要财政部动心救市,可能是600点以下。股评家动不动就说什么“必须走牛市配合国企改革”了,完全是狗屁不通!

证-监-会的位置,利益,功能和底线与财政部有所不同。

所有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两交易所,1千多家上市公司都在其监管下,6千万投资者的压力也是由其承担。

例如南方证券要破产,证-监-会就赶紧去上头要政策救市,上市公司骗局多了,证-监-会赶紧向财政部施加压力修订会计准则。证券黑市出现了,证-监-会要去打击。

不过证-监-会本质上只是个中立的监管机构,它无力也无意识真正执行证券法去改变市场的非法股票发行机制--也就是财政部的赢利机制和模式。证-监-会只能夹在卖方(财政部)和买方(A股投资者,包括一般的小股东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大股东)之间做些修修补补的小工作。

证-监-会曾经尝试引进过一些成熟市场的成熟做法,例如“市场化的IPO发行价(仅仅是价格的市场化,而不是机制的市场化)”,“市场化的增发”,“战略投资人”,“绿鞋”等,但证-监-会显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略了这些做法的根本基石--股权平等全流通。在股权分割的基础之上,所有这些尝试均变形变性沦为特权股东(财政部)的扩大赢利程度(也就是对流通A股股东的剥削程度)的工具,在流通股东血流成河的愤怒声讨中以失败告终。

证-监-会沦为一个压力传递中心,券商,基金公司,投资者,谁叫得多些,证-监-会就无奈地给一点政策(证-监-会权力范围内的)或要一点政策(证-监-会权力范围外)。2001年持续到现在这个熊市中,在各方呼吁下,税也降了,佣也降了,增发也实质上停了,新股也按二级市场市值配售了,发行市盈率也控制了,会计制度也严格了,公股减持也暂停了,券商也增资扩股了,市场禁入者也期满出笼了,广夏蓝田等假票也抓了几个典型了。不能说证-监-会不从善如流(在其权力和能力范围内)。然而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权股东(财政部)的盈利机制和模式,也当然无法改变中国股市没有投资价值的现实了。反而无形中破坏了以前市场上的庄家,券商,基金,和大大小小的流通股投资者的赖以生存的赢利机制和模式的必要条件。市场因而陷入缺乏主流投机赢利模式(中国一直以来就是投机赢利模式)的死市,开始默默向投资盈利模式的方向转型--首先下跌回归到投资区域才能刺激投资赢利新模式的产生。

旧赢利模式简述:

因为大部分股份不流通,所以流通A股市场的收集和控盘并不影响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无法像正常的全流通市场上的上市公司那样有压力,公司管理层随时有被恶意或善意的收购者炒掉的忧虑。所以,基本原则上,如果不考虑再融资的数额的话,公司管理层并不在意流通A股的价格,而只关心股票的净资产(这是国资管理系统--也就是财政部系统的考核指标)。公司管理层与普通的A股流通股东的利益评价体系是分裂的(在正常的全流通市场,公司管理层与普通股东的利益评价体系应该是基本协调一致的)。也正因为因为大部分股份不流通,炒作者很快发现了一个关键--市盈率。

因为超过2/3的股份不流通,炒作者可以与公司管理层合作,合规或不合轨地向上市公司注入利润,而在市场上倡导“新兴市场应该具有高市盈率”,或者仅仅只捏造一个“科技”或“成长”概念,顺利通过“坐庄”把流通A股价格炒高,在高位引导大众认为是合理价格而承接其股票,却不用承担全流通市场的大股东见高顺势售股退出的巨大压力--中国的非流通的大股东只能配合庄家拉高,而以高价再融资作为自己的赢利模式。非流通大股东高价再融资提高净资产,庄家出完货,则再反向出坏消息和坏业绩,把股票价格做下去。长年累月,这么一轮轮做过来,形成了与净资产以及真实经营业绩无关的股市运行机制。市净率长年维持在高达5,6倍的高处(跌到目前仍然有将近4倍)。大股东,庄家(机构)是这样赢利的,那么散户呢?散户总体上是亏损的,但是市场主力以及市场文化有意识地宣传散户高手,而且也实际上存在通过炒股赚多的人,所以给散户了一个概率不高但效果很好的期望,其机制类似彩票。散户更不担心市净率和市盈率的高低,只要身边有朋友有赚钱效应就行,就能激发自己的参与。

散户(其实所有流通A股股东都同样)并没有树立起股东意识和得到股东待遇,根本无法参与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此例子尤其在最近中兴通讯增发H股事件表现充分,那么多基金经理也只能用脚投票,即使用手投出的票也完全是废纸!当然了,用脚投票的结果也还是被置之不理,非流通股东一股独大嘛)。

作为经纪商的证券公司,并无监督市场违规和欺诈的动力,它只关心市场成交活跃,有佣金赚就行了,甚至自己不惜违法违规,提供透支,融资等来扩大交易量,这是它的盈利模式。而作为投资银行的的证券公司,则以项目论成败,有项目做成才赚钱,在没有保荐责任和连带赔偿责任的情况下,更不能监督做假上市,甚至直接参与指导协助做假,为市场带来了无数炸弹和地雷而不是充满活力的健康的企业。其他的中介机构更是如此,缺乏赔偿机制的市场,只能越来越黑。

这就是中国股市存在多年的旧赢利模式,这么多市场参与主体,没有任何一方的赢利模式是通过上市公司的踏踏实实的实际经营业绩和成长取得的,也没有任何一方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去监督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行为。所有各方,都是在投机,形成了一整条投机食物链,真正买单的是大部分普通A股投资者以及场外资源所有者(银行,地方政府--实际上就是全体人民的钱)。整个证券市场没有为社会和实体经济创造出正的价值,只是在无端地浪费和耗尽社会的宝贵资源:资本和才智。从长远看,一个关系经济大局的大市场必然无法以这种状态长久持续存在!

上述的旧赢利模式,在近一年来持续加强的会计制度变严格,会计师开始承担刑事责任,以及证-监-会实质上停止增发,提高配股和其他再融资条件的新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层/中介与庄家的天然利益联盟被打破了,无数做假事件的揭露,也让未完成的庄家心忧,担心还没出货就被揭露,步中经开/银广厦的后尘。

所以今年的庄家,大大降低了拉升的预期空间,行情做得很艰苦。行情往往是急升式的井喷,立刻就结束了。明智的庄家乘机出逃,踌躇满志的6。24主力群则被尴尬地放在高处无人喝彩。散户们面对这样的行情,更难做,许多人身边都没有了战胜庄家的楷模,大家都亏,没有了赚钱效应,也只能套的套,空的空,不敢操作了。

主力群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而迟迟无法达成共识?因为6。24主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拉高-出货旧模式,虽然资金雄厚,但面对这个上万亿的大市场,也无法独自推动市场。而在6。24期间果断顺势退出的另一主力群,却更深刻把握了市场的转型,认识到市场的旧机制,旧模式在新的条件下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了。而新的赢利模式还没有建立,需要探索和等待,现金为王。(备注,顺便说一下,6。24主力并非6。24才建仓,而是提前2周左右就知道“停止在股市减持”的消息,开始建仓了,所以成本比许多股评家估计的稍微低一些。)

证券市场是一个虚拟经济交易市场,与实体经济最大的不同是,虚拟经济受大众群体的理念信心和预期的作用非常大。所以除了实际的法规和会计制度规章监管力度的变化以外,我们必须注意到旧赢利模式最核心的一点--理念和预期正在悄然改变!!!

这是最致命的!旧赢利模式的核心预期有2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