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你和我这些年> 第三章 千年等一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千年等一回(2 / 2)

你和我这些年 胤漪珑 更新时间 2020-10-23

余心言把黎明的磁带还给李涛的时候,也把那盘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磁带送给了李涛。李涛看看表示不感兴趣。余心言说:“那我就放在你的书包里。”

李涛就说:“这是什么呀?”

“新白娘子传奇你都没看过?”

“没有。”

“主题曲可好听了。”

“那你会唱吗?”一听到主题曲好听,李涛来了兴趣。

“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曲,啊,断肠也无言。”余心言小声的在李涛耳边唱了头几句。

李涛听着觉得这个旋律和他听的香港四大天王很不同,倒也没有急着反驳,他就答应余心言回家听听。

过了两天,班上男生就开始笑话余心言听的歌土,而且这件事还让余心言的班主任李小燕知道了。李小燕是师范刚毕业没两年跟“万家计划”来到南湾的年轻班主任。李小燕当天下午放学就找到了来接余心言的余刚说:“余心言小小年纪应该看她这个年纪该看的电视节目,别的电视节目没有必要拿到班上宣传。”余刚应付了两句就走了。

余刚其实很不喜欢私下找学生家长的老师,在余刚的认知里,好的老师可以直接和孩子沟通,如果老师都通过和家长沟通来解决孩子的问题,那在师范里学的儿童心理学是都喂了狗了?

李涛其实只把这件事告诉了秦天,秦天就是余心言班上的大喇叭,他能把任何鸡毛蒜皮一点点小事传得人尽皆知。

秦天的爸爸是南湾后勤车队的主任,妈妈是车队的文员,临时工。可能是在车队工作的原因,秦天的爸爸习惯说话声音特别大,而且听起来也很凶。秦天把这一点传承的很好,所以在余心言班上,秦天就像他们班的“老大”。但是余心言其实心里并没有过害怕。她并不是没有害怕过某一个人,而是没有过害怕。

所幸的是,在余心言四年级的时候,由于“万人计划”和“万家计划”的顺利实施,南湾有了重大的发展,虽然成林仍然是对外经贸发展的突破口,南湾却是落实了一个又一个大医院,大影剧院,少儿活动中心,初中、高中等等基础设施。随之一同来到南湾的有来自全国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第一代大学生,还有他们家人。这才让南湾小学有了第一批和余心言家庭背景相似的学生。

家庭背景相似,看似简单,其实许许多多的事情都需要这个基础。

有了这样一批学生的同时,学校也来了一批课外活动老师,四年级开始,学校有了一个植物园,那里面的样子,余心言几十年后都记得,那就是她对“伊甸园”最初的实体想象。也是四年级开始学校有了鼓号队和民乐队,这两个活动都是南海琴行陈老师的先生:刘老师负责的。

其实当年刘老师和陈老师也有意愿组织西洋乐队,但是毕竟,无论是小提琴还是单簧管都不是小学生可以轻易驾驭表演的了的,训练的时间很长,乐器本身也很贵。相比较而言,笛子或者二胡都是更平易近人容易落实的。

所以刘老师和陈老师只能忍痛搁置了管弦乐队,退而求其次成立了鼓号队。

鼓号队的配置比管弦乐队简单,每周一为升旗仪式之前的国旗进场提供伴奏,就是护送国旗从操场一头走到另一头这个过程。所以这不光是配置简单,号手也只需要会吹一两个进行曲就可以完成护旗。打鼓就更简单了,只要节奏感稍微好一些,就没问题。

鼓号队还有个指挥,这几年这个指挥一直是一个个个子高挑的女生,一转身甩着长长的马尾挥舞着指挥棒。鼓号队的指挥也有比所有人更好看的衣服,虽然鼓号队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但是只有指挥的衣服是一套军队仪仗队标准的裙装,其他队员都是裤装,无论男女。

鼓号队和民乐队都需要学生放学留下来训练,民乐队更需要学生自己购买乐器,这些投入不只是家长花钱而已,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所谓的配合其实无非就是偶尔周末接送学生到学校训练,每年一到两次接送学生去文体中心表演,有的时候是学校的联欢会表演,有的时候是南湾区文艺晚会的表演。也许那个年代的人不觉得,比花钱更难得的是花时间。

说来也奇怪,这样一批愿意花时间花钱的家长都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和这些乐队一同出现的。这鸡生蛋蛋生鸡的道理说到底也就是互相成就吧。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余心言很忙,她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要练琴,周一、三、五放学后四点半到五点半在学校练琵琶和古筝,她自己只买了琵琶,五年级还在学校学过周六的毛笔字,但是她毛笔字实在是没有进步,只上了一学期她就没有再去过了。

南湾小学在余心言五年级的时候开立了形体课,形体课老师是林小棠老师,和一般老师不一样,林小棠老师并不是“林老师”而是“小棠老师”。也许是这位小棠老师早就知道,自己如果只是“林老师”是要被忘记的。

因为毕竟有太多的英语林老师、数学林老师和语文林老师,而自己这个一周只见一次的形体舞蹈林老师肯定不会被记得太深刻,所以索性叫自己小棠老师。学生们也觉得新奇。毕竟小棠老师也许是南湾小学学生见到的第一个年轻漂亮的专业舞蹈师范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她可以“翻跟头”、“劈叉”、“下腰”还会“动脖子”,她的绝活是“跳起来转圈”。

南湾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五湖公园和海滨公园这样的能划船有沙滩的地方南湾并没有。所以对于余心言来说,小时候的快乐大部分来自成林,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南湾的发展迅猛她也更多的被南湾的一切吸引。

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毕业生有汇报表演。为了多花时间好好学钢琴,余心言没有在课外的舞蹈班学跳舞,所以到小学六年级,余心言已经好几年没有跳舞了。其实也有另一个原因,学校招了小棠老师之后,小棠老师按照学校的意思从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中开始培养舞蹈队,而当年已经五、六年级的人并没有参加舞蹈队的机会。所以在那几年的文艺演出里,余心言从来没有跳过舞。她只是坐在民乐演出的那两排琵琶里。

哪有小姑娘不喜欢跳舞。宋佳是三班的女生,他们班的女生出了名的“飞”。有“传言”说她们班女生六年级就化妆!当时余心言是不以为意的。知道看到了宋佳带着一群女生跳了一个特别妖娆多姿的扇子舞。她并不羡慕那个妖娆多姿的舞步,甚至如果让她去跳,她是拒绝的。余心言有一天问自己万能的妈妈:“你们公司有会跳舞的阿姨吗?”

“有啊,我们有舞蹈队。”

“可以给我们排个舞吗?我们想毕业演出跳。”

其实余心言早就想好了,如果妈妈不能给他找来一个舞蹈老师,她就按照她录像带里的那些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给班上女生排一个。而且余心言并不觉得这是多是困难的事情。

“可以啊,我联系好跟你说。”

言莉其实心里也没有多想,对于她来说,这样的要求就跟要求吃一个什么菜,或者买雪糕是一样的。都只是一个“需求”而已。

就这样,余心言和她的同学们不是排了一个节目,而且排了2个,而且这两个舞蹈节目其中一个是他们毕业文艺晚会的开场舞蹈。

当然,一个给国企舞蹈队排舞的专业老师,当然能拿得出有“开场舞”高度的作品,而且这个作品是适合这个年龄的女孩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

余心言没有外露骄傲,但是这样实现心愿的喜悦,总是能默默的滋养她稚嫩的心灵。

人的幸运也许就来自一次又一次的“不嫉妒”,来自不断的通过努力实现目标、并被认可。而余心言从小就感受到,别人的认可是要自己用心感受的,而不是听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余心言在毕业之前认识的最后一个朋友是赵紫逸,她就是鼓号队的指挥,那年文艺演出,赵紫逸回来看鼓号队的刘老师,顺便帮民乐队的师弟师妹拿乐器从学校到南湾剧院,文艺汇演的地方,走路大概15-20分钟。从南湾小学出来,穿过小学正门对面的花园,再沿着南湾路商业街走10分钟,就到了南湾文艺中心,这里有游泳池,就是方芳妈妈工作得地方。还有各种各样的文艺班:乐器、声乐、武术、跆拳道、国画、水彩,这里的周六周日是最热闹的。

赵紫逸走在个字和自己差不多高的余心言边上,边走边哼着歌,她看到旁边的余心言问:“你是我们的鼓手吧”,余心言点点头,“你这一年长高好多啊!”的确,六年级的余心言已经一米六了。余心言笑了笑,问:“你唱的什么歌啊。”

“蔡依林啊!你没听过啊?”说着赵紫逸就要从她的斜挎包里拿出一盘CD。

“Jo...lin”余心言读着。

“唉英语可以啊!JolinCai”,赵紫逸要把CD给余心言,刚抬起手,余心言就想起了黎明磁带,心有余悸,急忙说:“哦,我也挺喜欢的我晚上就去买一张CD,回来好天天可以听。”

赵紫逸笑了问:“你叫余什么言?”

“余心言,心情的心,就是心里有话对你说的意思。”虽然就见过这一次,但是赵紫逸就是余心言小时候见过最自信最美丽的女孩,赵紫逸的自信表现在她的善良里。

一个人的名字对自己会有影响吗?也许是这句名字的解释,让余心言一直都觉得,想说的话从来就有两个理所应当的去处,一个是说出来,另一个是放在心里。

放在心里并不是为了说出来,放在心里的话是为了不说出来。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她从小就会默默的把一些话放在心里,一些话说出来。至于选择的标准,全凭感觉。

余心言,确实是这个磨磨唧唧的意思吗?当然不是。余刚和言莉的孩子叫余心言,这当然是余刚对言莉的情意。

余心言和杨念这两个名字,都是父母之间的一种寄托。父母对孩子没有任何的和期待,也许就是一定程度上最好的期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