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宋的天空>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张咏治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张咏治蜀(2 / 2)

大宋的天空 墨尚花开 更新时间 2023-04-16

“白驹如龙兮逶而迤,红缰未绊兮天之涯。”

孙膑当年远走云梦山,寻师访道,成为鬼谷子门下高徒。张咏心慕神仙,也想拜世外高人为师,他听闻陈抟老祖的盛名,就到华山拜见老祖,想在华山隐居。

“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

老祖道:“你真要在华山隐居,我便将华山分一半与你,不过你面带官相,将来仕途无量,不适合做隐士,就好比有人家失火了,正等着你去救火,岂能袖手不理?”于是赠诗一首,令其下山了。

诗云:“征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也须多谢鬓边疮。”

张咏不解诗意,后来步入仕途,知益州、知杭州,又知益州,头上生恶疮,久治不愈,改知金陵,才得到片刻清闲,均如诗中所言。多年后,老祖仙去,张咏两次入蜀,路经华山,想起陈抟老祖,不由得心生感慨:“今日星驰剑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

直上九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如此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痛饮狂歌,小宇宙爆发的青年才俊,就连隔壁地主家的小母牛看到他也着迷。

◆初仕崇阳

太平兴国四年(979)秋,濮州推举进士,大家觉得首先应该推荐张咏。鄄城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凖联名写信给濮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天子盛明君正少,勿恨功名苦不早。蛟龙岂是池中物,风雨不夹狂不得。”

蛟龙若出渊,一飞即冲天。太平

兴(980),张咏三十六岁,与李沆、寇凖、王旦、向敏中、苏易简、宋浞同登进士榜。初授廷尉评,外放为崇阳县令,开始了仕宦生涯。

“才薄难胜任,空销懒惰情。方今圣明代,不敢话辞荣。”初入仕途,一切都是新鲜陌生的,张咏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咏也不例外。

崇阳当地“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当时,朝廷要开始榷茶,进行茶叶专卖,为避免以后受榷茶之弊,张咏的第一把火就是下令百姓拔茶植桑。

“民以为苦”,刚开始,老百姓还叫苦不迭。后来,朝廷开始榷茶,征收重税,鄂州其他各地茶农或失业或贫困不堪,只有崇阳县以缣织物缴纳赋税,免受其害,栽花多是药,题壁半书经,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因而崇阳的老百姓,对张咏非常感激。

崇阳山多,土地肥沃,却水源不足。张咏的第二把火就是派人堆起小坡,建立蓄水小水库,挖山引来水源,灌溉良田,一举解决了天旱缺水的问题。

砌迥波流碧,窗凉洞壑青,人家晴渡口,渔钓暖沙汀。张咏又在崇阳推广种植芦菔(萝卜),百姓称其为“知县菜”。

张咏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治吏严格,嫉恶如仇。

有一小吏从库房出来,张咏见他鬓角头巾下藏有一枚铜钱,便把他拦下来盘问。小吏道:“这是库房里面的钱。”

张咏大怒,命令衙役用大杖打他。小吏甚是恼火,道:“一枚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责我?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

张咏的暴脾气立马上来了,他拿过笔来,当即写判决书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张咏走下台阶,挥剑立斩小吏,随后向御史台上书自我弹劾。这是张咏在崇阳烧的第三把火,“一钱诛吏”。

张咏知崇阳县,一不爱财,二不好色,三不聚赌。关注民生,扶植农桑,恩威并用,罚贪饕,扬清风,清正廉洁,治县有方,民畏而爱之,是难得的清官好官。崇阳人建乖崖亭,立乖崖碑,褒其功德,传颂至今。

由于政绩卓著,张咏先后担任太子中允、通判麟州、秘书丞、浚仪县令等职务。

太宗闻其有才干,淳化元年(990),四的张咏被提拔为湖北转运使,淳化四年(994),提为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成为皇帝依赖的近臣。

张咏曾言:“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已效,公不言己能,斯可以事君矣。”

张咏侠义中带有刚猛果敢之气的性格,让太宗大为赏识。在巴蜀动荡,叛民四起之际,遴选成都官员时,太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主政四川

张咏出身寒卑,深知百姓乱世痛楚,外调为益州知州,推己及人,他对农民叛乱进行深入反思。

“皇天诏龙司下土,谷苗乾死天未雨。如何不念苍生苦,村落廉廉椎旱鼓。”天灾干旱,还是外部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农民赋役沉重、地主豪强兼并民田,巧取豪夺,官家垄断茶、盐、布帛经营,为了活命,农民铤而走险。

“活人性命由百谷,还须着意在耕农,惩女干济美号长材,来救黎元暗中苦,更禁贪官与豪吏,愍农之道方始行。”张咏对症下药,整饬吏治,兴利除弊,改善民生,稳定政局。他上奏太宗,希望朝廷能够宽厚待民,化反贼为良民,让起义群众归顺返乡,回家各务其业。

张咏治蜀,匡正积弊,扫荡陋习,威惠相济,狠抓稳定、民生、发展三件大事。为了让百姓得以维持生计,多一条谋生之路,张咏还默许了百姓贩卖私盐。在张咏的努力下,朝廷撤除博买务机构,取消了对蜀地茶、盐、布帛的专营。

张咏致力于改善民风、教化

百姓。蜀地士子们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入仕,张咏鼓励士人参加科举,谋取功名。当时益州有张及、李畋和张逵三位名儒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

“才雄扬子云,古称蜀川秀,千载遗英声,三贤继其后,文章积学成,孝友亦天授,远郡得充庭,期将免固陋。”在张咏动员下,三人都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进取,大大推动了益州的学习之风。

百姓有来投诉的,张咏明辨真假,立即作出裁决,都能确实无误,民众都很佩服这位张大人。李畋问张咏有何妙诀,张咏道:“人都有主观好恶,会扰乱我的视听,我们要做的就是多问,问到君子就可以知道其人是君子,问到小人就可以知道其人是小人。人都有所偏党,虽然有些隐瞒,只要多加询访了解,就没有什么不能明白的了。”明朝南中三贤相之一的高弘图曾感慨道:“张公真绝世聪明之人也。”

当时民间讹传,说有一白头翁午夜时专吃小孩,全郡的人都信以为真,一到晚上,大街上连个行人都没有。张咏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侦破调查,处死造谣者,老百姓这才得以安心出行。

张咏道:“妖讹之兴,沴气乘之,妖则有形,讹则有声,止讹之术,在乎识断,不在乎厌胜也。”谣言兴起的时候,灾气就会乘机危害当地。妖怪会有形状,谣言会有声音,制止谣言的办法,在于判断识别,而不在于求神厌胜。

王小波、李顺起义后,朝廷规定凡是到蜀地为官的,都不许带家属。张咏到成都做知州,也是单骑赴任。

一群大老爷们,身边没个女眷,生活起居都不好料理,同时也无法排解身心苦闷。“人世贪名岂是闲,几回思算几凄然。故乡路远不得信,寒月夜来还复圆。”

部属惧怕张咏,也不敢娶妾侍、买婢女。床前听闻鹧鸪声,北客南来心未稳,不是伤情即断魂。

张咏不仅关心庙堂,也关心厅堂,很体贴下属的实际困境,于是公开叫人张罗着自己先买了几名侍姬,下属这才敢置纳侍姬了。

四年后,张咏回京任职,临走时,将几名侍姬的父母叫来,自己出钱为众侍姬择偶嫁人。张咏洁身自好,这些侍姬的丈夫都大为感动,原因是他们所娶到的娘子都还是处子之身。

有一位参军,年老多病,办事不力,张咏责备他“为何不辞职?”

第二天,参军向他递交辞呈并赋诗道:“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好诗啊!”张咏大为称赏,猛然醒悟,自己做错了,于是当面向参军赔礼道歉,和他携手上厅,陈设酒筵,执意将其留下,以上宾之礼相待,并向上级作了推荐。为此,大才子苏东坡曾感慨道:“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

张咏性子直,个性乖张怪癖。宋僧人文莹所著《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在成都街头吃馄饨,低头进食时,头巾上的带子垂落到了碗里,他把带子甩上去,低头再吃。不一会儿,带子再次掉入碗中,如此反复数次,张咏的火爆脾气上来了,他干脆解开头巾,一把扔到碗里,气冲冲地道:“吃,吃,吃,让你一次吃个够!”说完径直起身而去。

张咏不拘小节,讨厌繁文缛节,生平不喜欢宾客向他磕头跪拜,可这是官场礼节,由不得你随意破坏。有客人来时,总是叫人先行通知免拜。如果客人执意跪拜,张咏便大发脾气。

张咏觉得这招还不管用,那就来点狠的,有次客人前来,他扑通一声,对客人先行跪拜。来人大为惶恐,连磕十几个头,狼狈不堪,场面也一度十分尴尬。张咏就是这样一个率真随性的山东大汉。

张咏在益州,多举并施,安抚民心,恩威并举,蜀地得到有效治理。那些当初还想着造反解决生计问题的贫民,渐渐又回到了土地上去,大量的荒田得以复耕,官民之间的矛盾逐渐得以化解。蜀人对他既敬

畏又爱戴,人们争相传颂他的故事,甚至还把他的故事刻成书来卖。

至道元年(995)十一月,太宗觉得蜀地已定,遂召王继恩回京,以峰州团练使上官正、右谏议大夫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

至道二年(996),张咏的母亲病逝,按照礼制,张咏当辞官回家守孝。太宗以川蜀尚未安定为由,要求张咏继续留任成都。

张咏上表,请求免除峡路各州百姓去年拖欠租税,太宗准奏。九月,朝廷又下诏,令川峡各州百姓家里先前藏有兵器者,限定百日内全部上交官府,藏匿不交者杀无赦。

◆皇上万岁

到了阅兵时间,士兵们阵列整齐,斗志昂扬,张咏骑着战马,威风凛凛地来到军阵之前。还没等张咏下马,众将士便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咏可是个忠臣孝子,根本无意谋反,这下子可让他好生为难,传出去就是杀头之罪,他的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了。他急中生智,翻身下马,对着东北方京师开封的方向,附身便拜,口中同样大呼三声“万岁”,然后若无其事地上马走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拥立事件,就这样被张咏轻描淡写地给平息了,官兵众将士顿时大眼瞪小眼,好尴尬啊。

◆平定兵变

至道三年(997)八月,西川都巡检使韩景祐对手下要求严苛,动辄打骂,上下级之间关系搞得很紧张。帐下军官刘旰率西川戍卒策划作乱,趁着夜色带领几十名心腹冲入驿馆,袭击韩景祐。韩景祐睡觉时很机警,见情况不妙,翻墙逃走了。

刘旰没有去追韩景祐,而是带着部下抢劫了怀安(今四川金堂南),后又劫掠汉州(今四川广汉)、蜀州。附近州县的山匪听闻,纷纷加入叛乱队伍,几天时间,聚集了数千人马。刘旰兵变,“三日而四郡不守而两川震惊。”

益州钤辖(军分区长官)马知节,听闻刘旴叛乱。一面向顶头上司招安使上官正汇报,一面率领三百将士,连夜奔向蜀州,与之一战,刘旰败逃邛州。

上官正得知叛军人数十倍于马知节,人数相差悬殊,让人快马传信给马知节,要他立刻返回成都,计议平定之策。

马知节道:“贼破邛州,必乘胜渡江逼迫我军,等到休息后再战,官军即使是贼人的数倍,追击他也劳累,不如乘其弊急击之,破之必矣!”于是率军再次出发。

上官正不欲出兵,张咏听闻此事,立即找到上官正,道:“如今新君登基(宋真宗赵恒初即位),川蜀辄有变,这是我等失职啊。若不速平叛乱,必然会受到御史弹劾。当初将军面对十倍于己的叛军都丝毫无惧,今握数万大军,所面对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何犹迟疑乎!”

上官正当即召集人马,准备出征,张咏亲自前往饯行。他举起酒杯,对将士们道:“卿等皆有妻儿,家在城中,一旦叛军渡江,家人必受其害,汝等深受国家大恩,无以为报,愿此行迅速剿灭贼人,勿令一人逃逸,若是拖延时日,因循无功,则眼下这个地方就是尔等的死地也!”

马知节乘胜追击,官军合兵一处,在方井镇将叛军全部歼灭,刘旰被杀。

官军凯旋还师,张咏亲自迎接慰劳,拿出府库银两,厚加犒赏。

才大可高古,名雄始入蜀。张咏知益州三年多时间,动荡平息,蜀地太平,民心向善,安心劳作,经济复苏,百业重兴,又见炊烟升起,又见歌舞升平。

张咏治蜀,政绩突出,名声大振,真宗皇帝龙颜大悦,咸平元年(998),擢升给事中,遣使召还进京,升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莫讶临歧再回首,江山重叠故人稀。张咏离蜀,依依不舍地踏上回京的路。

这世界就是一个圆,走得再远,还会回到。张咏或许不会想

到,数年后,他还会再次回到这里,二次知蜀,重赴神和子之约,上演一段新的传奇。<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