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海煮清末> 095、诗敌诗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95、诗敌诗友(1 / 2)

海煮清末 潘驴邓晓闲 更新时间 2021-08-23

 林海没想到此人说出这么一句话,这也太不谦虚了吧,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不是古人的风格啊。

“好湿,好湿。”林海微笑着回答。

谭嗣同看着林海,眼光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让林海觉得后背发凉,心想:这位莫非是背背山?”

“兄台眉清目秀,真是翩翩美少年。一看就知道兄台必是大雅之人,何不也作一首诗与在下的诗遥相呼应?”谭嗣同越说越背,背背山的背。

林海心想,老子有病?和你个背背山遥相呼应?他眼光四处一转,看到不远处的一张桌子上坐着两个人,一个大约60岁的老者,看起来极为儒雅,另一个是个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长得极为清秀,看起来像个女人一样。

林海大喜,心想这青年是个伪娘啊,正好与这个变态配成一对,免得他来恶心自己。急忙指着二人对谭嗣同说:“兄台快看,那个人才是眉清目秀,胜过我十倍,不如将他请过来,让他和你遥相呼应如何?”

见两个人仪表不俗,谭嗣同心想:本来只是想摸一摸这个徐志摩的底细,但那两人确实不像寻常人,值得结交。今日若错过,以后未必还有机会。这个徐志摩嘛,反正一时半刻也不会离开武昌,以后再找他慢慢计较不迟。便点头答应。

林海招了招手,店伙计走了过来,“客官有何吩咐?”

林海拿出一小锭银子塞给伙计,指着那两人说:“去把那两位请过来一叙。”

伙计说:“客官,我只能传话,可不能保证他们一定过来。”

林海骂道:“啰里八嗦的,快去吧。”

伙计将林海的话转告那两个人,青年对伙计说:“你去吧,我们稍后过去。”

伙计答应一声走了。

青年对老者说:“翁师傅,我们过去和那两个人叙一叙。”

老者说:“皇上,那只是两个附庸风雅的平民,何必理睬?”

这两个人竟是光绪皇帝和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

光绪笑道:“此二人能够看出你我不是常人而邀请我们,可见也有过人之处,况且那人作诗的水平也不错,反正无聊,聊一聊有何不可。”

林海看得出来光绪不是常人?他看得出来个屁,他只是看出丫就是一个假娘们,拿丫去填炮灰。

光绪起身整了整衣襟,走向林海。翁同龢跟随在身后。光绪分别向林谭拱了拱手,林谭二人也致以回礼,光绪撩开衣摆,大马金刀的坐下。

林海吩咐店伙计添了碗筷,又增加了几样小菜。林海为光绪倒了一杯酒,笑道:“兄台眉清目秀,真乃翩翩美少年。一看就知道兄台必是大雅之人,何不也作一首诗与在下,哦不,与在下这位兄台的诗遥相呼应?”

光绪没想到这位真不客气,上来就要自己吟诗。但他从小受的就是顶级教育,琴棋书画都有一定造诣,不怕作诗,笑道:“喝酒还要先作诗?这杯酒不好喝啊。好吧,我姑且一试吧。”

光绪端着酒杯走到窗前,静静看着天边的朝阳照射在水面上,水汽幻变出万千景象。他想到自己虽有一腔热血,想改革国家,却苦于没有助力,李鸿章张之洞等大臣虽然对自己维维是诺,其实更向着太后,而太后那个老不死的处处掣肘着自己,真是可恨之极。想到这里,光绪情绪激动,张口吟出一首诗来——

红日倚高楼,素水暮秋幽。

酒酣诗更烈,壮怀气难休。

只为无知己,更因有恨愁。

江山千百变,伴我牧春秋。

“好湿,好湿。”林海听得半懂不懂,拍手叫好。谭嗣同则听得脸色大变,心中骇然:这个长得和个女人差不多的青年好大的气魄!最后一句‘江山千百变,伴我牧春秋’,其意竟然想改变江山,控牧千秋大业,他这是要干什么?要造反?要革命?

谭嗣同知道海外有华人鼓吹中国应该革命,对于这些人,他是持尊敬、同情的态度。

“兄台诗才真令在下佩服。”谭嗣同又拱手施了一礼,肃然道:“在下姓谭名壮飞,字五缘。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