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十八章丰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丰收(1 / 2)

一梦千年话汴梁 老山活着 更新时间 2021-09-08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古代老百姓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施平一定会告诉你,粮食获得大丰收的时候。不信你看:水稻亩产五石多!土豆亩产二十一石!

宋代一石相当于今天的六十公斤也就是说,仙云山庄今年的水稻亩产300多公斤,不到700斤。土豆亩产1300公斤不到。这些可都是后世的高产种子,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达到这个产量,在施平看来很平常啊!他记得穿越前那年河南水稻平均亩产540多公斤,土豆亩产5800公斤。相对原来的世界,现在的产量已经少了很多。

即使是这样的产量,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恐怖的存在。不信你看仙云山庄的庄户们已经疯魔了!简老根和那些庄户们站在如山般的粮食堆前,一个个傻愣愣的,最后竟然嚎啕大哭。

施平刚开始还有些莫名其妙,难道是嫌粮食产量太低?一打听才知道自己搞错了。北宋的一亩相当于后世09亩。范仲淹担任苏州知县时,在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此时苏州上等水田的水稻亩产才三石,也就是360斤。这样一比较,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仙云山庄的水稻亩产多出了近一倍,近六石,共七百多斤啊!这样的产量在这些庄户的眼里,只能说是奇迹。今年种植的这哪里是稻种啊!这简直就是种的仙种啊!这时代没有土豆这玩意儿,有可比性。不过二十一石的产量,堆在麦场实在有些恐怖。今年这样的收获,没见过世面的古人怎么可能不疯魔?

仙云山庄丰收的消息就像风一样,很快就传遍了十里八乡。首先来察看的是陈县令,在他眼里亩产六石的稻种,那可是政绩和祥瑞啊!至于土豆,陈县令从来就没听过,他倒是没放在心上。陈县令心想,如果能劝说施平献给朝廷,那可是大功一件。

无独有偶,负责治安的刘县尉也不甘人后,他自告奋勇要保护县尊去仙云山庄。陈县令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不久前两个人同舟共济,刚刚度过了瘟疫的危机。有了这份情意在,陈县令也不好拂了他的好意,便也允了。

辰时出发,一路逆流而上,船夫们奋力摇橹,巳时就已经进入湍河。又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仙云山庄已经进入了视野。客船进了山口,眼见两岸沃野平畴,青葱一片,站在船头的陈县令不觉心情一爽。刘县尉第一次来,见了眼前的美景,不由感慨道:“真是块神仙宝地!施太医还真是会挑地方。”

陈县令瞥了他一眼,随口问道:“刘县尉,认识施太医?”

“嗯,的确认识。”刘县尉的回答倒也光棍。

陈县令眉头微蹙,试探着问道:“刘县尉气宇轩昂,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你对施伯原这孩子有兴趣?先别着急否认。明人不说暗话,你今天来就很说明问题。呵呵,本官见过的敕牒。你本是负责皇城宿卫的殿前侍押班,肯定认识施太医吧!好好的殿直不做,宁愿来新野做个小小的县尉呢?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县尉可比你原来的品秩低了很多啊!”

刘县尉来新野来得蹊跷。北宋时期殿前司所属诸班直、步骑诸指挥在内为皇宫禁卫,随驾出行则为皇帝近卫,随侍左右。国家大型祭典,执行仪仗、引导、安保、护卫任务。殿前侍卫押班是从六品的武官,新野县尉品秩九品,一下子降了六七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有问题。

刘县尉嘿嘿一笑,揶揄道:“陈县尊果然明察秋毫。有什么好隐瞒的,下官身负使命,却不是什么龌龊事,只是下官不能说。知道县尊在担心朋友,不过您想多了。放心!下官不会对施小郎君不利。县尊还是莫要问的好。”

陈县令叹息道:“但愿本官想多了!刘县尉,不管施太医得罪了谁,人都已经过世了,何必赶尽杀绝。稚子何辜啊!”

“哼!”刘县尉不满地哼了一声,扭过头去看向另一边。话不投机,一路上两人再无多言。

客船稳稳的靠上山庄新修的码头,施平带领庄户已经等候多时。见到船靠岸,施平等人赶紧迎了上来。见礼过后,施平引请陈县令一行参观农庄。一路行来,原野上阡陌纵横,山坡上牛羊成群。码头附近两排十数间的平房,圈起了一个宽敞的大院,那就是专门为庄户修的住处。那院子内倒有几分野趣,在高大的香樟树的遮荫下,摆着几个别致的大木墩和石桌,供庄户歇息。一颗颗圆润的鹅卵石点缀在院庭和过道的小径上,与花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使人感到格外温馨。陈县令此时也认为刘县尉没有说错:这里山清水秀,的确是块难得的宝地。

整个仙云山庄依山伴水,浑然一体。伏牛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分支,首尾三百余里,来脉虎踞龙腾,悠远有致。山庄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南边却开敞无阻,好像一个大庭院。“院子”尽头,有一对小山把门,左边如龙,右边如虎。密林里流下无数清澈的山泉,在这里汇流成河,迂回流过这片三山环抱的平坦腹地,然后从两山之间潺潺流出,汇入湍河,流向广阔的新野平原。无论山形水势,还是土层植被,均无一点可挑剔之处。

山庄风景不是陈县令此行关注的重点。眼前麦场堆成山的稻谷和土豆,才真正令人震撼!陈县令一声令下,梁书办带着帐房皂吏立刻丈量田亩,过磅称粮,登记造册,忙得不可开交。临近中午的时候,详细的数据被迅速汇总造册报了上来。陈县令和刘县尉相继核对无误后,那一串串惊人的数据让人头晕目眩。新野的这两位最高长官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各自放下手中帐簿,两人相视一眼,面露喜色。陈县令走进麦场中间,先捧起一把稻谷,又拿着个土豆掂了掂,连连赞道:“好粮食,好祥瑞啊!”看向施平问道,“伯原。你可愿意献上这些良种?你想想,这些良种如在大宋大力推广,天下黎民百姓再无饥馑之忧啊!从此大宋江山永固。如此大功,官家和朝廷一定不吝封赏!”

施平恭声道:“县尊,献上良种没问题,但学生不敢居功!”

“为何?”陈县令问道。

施平叉手不离方寸,说道:“这些良种与施家并无关联,学生不敢冒功!仙云观有位冲虚道长。譬如这种高产稻种就是冲虚道长,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精心培育出来的。土豆也来之不易。据冲虚道长说,十几年前他云游海外,无意中得到了几种新粮食。于是漂洋过海把它们带了回来。”我想了想,又说道,“实不相瞒,其实小子还有一种名曰玉米的粮食。今年错过了时节,来不及播种。据冲虚道长说,这也是海外异种,产量虽然每亩只有二三石,但是适应北方气候,即使是贫瘠的山坡地,也可以种植,只是产量更低。”施平或者比较保守。

陈县令忙问:“还有这样的粮食。可以拿过来看看吗?”

“当然没问题。”施平冲着墨儿招拓手,“墨儿,去我书房,把玉米拿来给县尊着看。”

“哎!这就去。”小姑娘清脆的答应一声,转身跑进了院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