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残寇> 第二百九十章 山居岁月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章 山居岁月长(2 / 2)

残寇 猪太帅 更新时间 2022-01-23

此时石达开也是心力交瘁,只能引军且战且退,并将部队一股股散入各地,以避敌锋锐,也用以搅乱视线,掩护主力撤退。</p>

石达开主力撤入到鄂西神农架一带,才彻底摆脱了僧格林沁追兵。</p>

而这个时候,捻军事起,直接威胁到了满清在北方的统治,咸丰无奈,只能调遣僧格林沁退兵,双方至此偃旗息鼓。</p>

此为第一次襄阳之战。</p>

.....</p>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p>

相传,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楚,所以,人们经常遭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里。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p>

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p>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来到了一座茫茫大山的脚下。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去的。神农站在一个小山上,对着高山,寻思着攀登的方法。</p>

突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爬过去,灵活得很。神农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p>

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p>

神农带着臣民们上了山顶,这山顶是一个奇花异草的世界。在这里,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p>

他又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p>

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p>

神农架位处于湖北西部边陲,方圆数千里,林区内山峦迭嶂,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山坡陡峻,地形复杂,乃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p>

由于这里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后,命神农架山脉为“皇界”。清顺治、康熙及嘉庆年间,义军刘体纯部及白莲教军先后在此屯守十余年之久。</p>

神农架早年遗迹已鲜可寻觅,阳日的净莲寺,九冲的天观庙,松香坪的白云庵、观音阁,只依稀辨认出断壁残垣,但兰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战场保存得十分完好。</p>

入山之后,太平军的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但因为有鄂西北和山南等地打下的基础,大军主力倒也没有失去支援。</p>

在山中数月,也给石达开有了机会整训部队,休养生息,太平军的战斗力在再次惨败之后,再度得到了提升。</p>

到了五月,石达开率领主力部队三万余人出山,并征召精壮士兵十余万,民夫近二十万,第二次攻打襄阳。</p>

这一次,没有了僧格林沁的骑军,襄阳的防务又因为上一次大战的结束而变得松懈起来,面对汹汹而来的太平军大军,拥兵不过万余的孔广顺、讷钦等人束手无策了。</p>

“石贼如此剽悍,敌众我寡,形势紧急,如之奈何?”</p>

看到襄阳城下越聚越多的太平军,讷钦已经失去了底气,未战先怯。</p>

孔广顺只能强自安慰:“贼兵势大,襄阳确实守不住,不如躲敌锋锐,择险要之地,整兵再战。”</p>

这是为撤退找借口了。</p>

五月底,襄阳清军稍作抵抗,败退南阳,至此,太平军通往陕南自十堰,商洛一线再无强敌,一路攻城拔寨,数十万大军直抵西安。</p>

西北乱起,而周晓峰此时隐居宜章,对于远在数千里外的西北战局全然不知。</p>

这个时候,驻守武汉一带的楚军各部也开始了对周边清军的进攻。</p>

.....(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